莲花县坊楼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海元 9月2日傍晚,我惊闻“老阿姨”龚全珍病逝的噩耗,不禁潸然泪下,脑中不断浮现她的音容笑貌。 最早听到龚全珍的名字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老家邻居的女孩因父亲残疾多病、母亲有点弱智,家庭困难,面临小学辍学的困境。龚全珍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登门询问情况后慷慨解囊,资助女孩上完了初中。自此,村里人人传颂“做好事不图回报的龚全珍奶奶”的美名。后来了解到,她与我是教师同行,还是将军夫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2010年,我调到坊楼中学任职。坊楼中学是龚老回莲花工作的第一站,自然而然接触的机会就多了。 2017年4月,我们没有与“老阿姨”龚全珍事先联系,径直走进她家,与其说明想让她为学校题写校名的来意。她欣然地说:“坊楼中学是我回莲花工作的第一站,感情深,但我的字写得不好,我先试试看吧,过两天我送过来,如果到时你们觉得不行,还是找个写得好的写。”我出门后才想起,自己是空手而来,连纸和笔都没有准备。后来回想起,这次造访是多么的唐突,但龚老当时没有任何不悦,依然满脸笑容与慈祥。第三天,同事把她的题词展开给我看,苍劲有力的“坊楼中学”四个大字令我深为震撼。这就是平和谦虚的龚全珍。 2017年12月,学校想邀请她参加校名揭牌仪式。我提议,等她身体好时举行,她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刘英汉也提议等春暖花开、天气暖和时再举行。龚老待我们说完,她从容地说:“我的身体没有问题,什么时候去都行,参加一个活动有什么关系。”当时,她脱口而出,未经任何思考。龚老这时已经95岁了,真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就是自信乐观的龚全珍。 2018年4月,我再次去拜访龚老,远远地就看到她站在台阶上等我们。她满脸笑容迎我们入屋就座,谈到教育时更是精神抖擞,反复叮嘱:“一所学校要办好,关键是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老师要有爱心,要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老师和领导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师生交心,这样学校才能越办越好。”这些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这正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感觉龚老与我们当代教师多么贴近,这应该是她长期关注教育、参与教育的结果。这就是爱教育懂教育的龚全珍。 随着做有关龚全珍师德的课题和作为龚全珍师德教育访谈嘉宾等,我接触龚老的感人事迹越来越多,对她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感动也越来越多。 龚老一生所做的事虽平凡,但能坚守一辈子,实则伟大。她自己勤俭节约,资助他人却慷慨大方;她出生在城市又是将军夫人,却一直扎根乡村;她对自己严格要求,却对他人无比宽容。 纵有万般不舍,斯人已逝!我们唯有化悲痛为力量,把龚老的大爱无疆,乐善永恒,淡泊名利,崇教敬业,关爱学生的优秀品德和高尚师德不断传承和弘扬,方可问心无愧。 “老阿姨”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