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至9日,强降雨持续袭击,萍乡市遭遇60年一遇洪水,多地出现严重的洪涝、滑坡等灾害。为了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萍乡吹响了抗洪救灾的“集结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奋力抗洪魔,取得了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使萍乡市的洪灾损害减低到了最小的程度,谱写了一曲大爱萍乡的抗洪救灾英雄赞歌,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萍乡力量”彰显了新时代萍乡“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精神风貌。(7月12日中国江西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连绵不断的暴雨,猛涨的洪水,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上。市委书记李小豹带领市政府领导深入一线现场,靠前指挥抗洪,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给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洪水涨到哪里,我们的党员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榜样,心系人民群众,在抗洪抢险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在洪峰面前做一个“逆行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投入到抗洪抢险救灾之中。在洪灾面前,萍乡市党员干部的“初心”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洪灾面前,萍乡市党员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优质检验;在洪灾面前,萍乡市党员干部“勇于担当、能打硬仗”的作为又一次得到全面检阅。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萍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军分区、武警、消防、公安、公路、交通、供电、应急、水利、气象、水文、新闻媒体、医院等各级组织、各单位、各部门,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团结协作、守望相助、默契配合、协同作战,凝聚起抗洪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各级组织、各单位、各部门立足岗位职责,把困难和问题想得周全,把应急措施准备得充分,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为萍乡市取得抗洪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何叹世间凉与热,应知天道正而宽。”洪水来临,全市广大志愿者,还有广大市民、群众,自发参与到抗洪救灾之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趟着洪流,救助被困群众,赣西大地上演了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故事,留下了一帧帧生动感人的画面。你看,萍乡市阳光救援队身着橘黄色的救援服穿行在洪水当中全力救援。今年21岁的廖屹杰奋战14小时不觉累,他和队员营救了众多被困群众,因为以为还有人没获救而哭得好难过。你再看,市中医院的志愿服务队穿着简易救生衣来了,他们购置了3艘救生皮划艇,在西门和北桥等受灾严重区域就出了19名被困群众,还购置了价值5000多元的矿泉水、蛋糕、牛奶等食物和救援物资送给市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的老人;你瞧,湘东区麻山镇小桥村村民邓文信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他顾不上自家被水淹,和年轻人一起奋战在抗洪现场,30个小时不眠不休,风雨中坚守在抢险一线。还有,“萍水相逢”饭店董事长周海波,在自己饭店都被洪水淹了的情况下,组织20多名店员到另外一家分店赶制1000份快餐免费送给救援人员和受困群众;更多的还有……洪灾无情,昭萍有爱。这一切,正是礼仪萍乡的精神传承,正是萍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所倡导的“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最新注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萍乡的抗洪救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海绵城市、交通、水利、市政、供电等水毁工程设施需要快速检修,确保正常运行,以迎接下一轮强降雨的考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资料的供应需要得到切实保障,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必须立即启动,汛后要及时恢复市容、疏通道路,做好医疗救助、卫生防疫工作,以及核灾、报灾、救灾工作,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要继续不忘初心,再接再厉,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以“担当实干马上办”的干劲,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彻底,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原则,全力以赴打赢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终评的“考试”与检阅,迎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与验收。 文/敖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