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泸潇理学、碧云文章”之美誉,也是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的重要决策地,拥有一批具备一定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价值的传统村落。近年来,莲花县不断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力度,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组织部门、业务部门、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传统村落保护齐抓共管大格局。 该县切实发挥好党群服务中心、“龚全珍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党的基层阵地作用,将支部组织生活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相融合,依托传统村落所在红色研学基地,通过“实地教、现场学”等特色形式,让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动”起来,增强党员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湖塘村在徽派党群(游客)服务中心设立“龚全珍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岗,进一步发挥党员在服务游客和群众、服务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为核心组建古村巡护队和党员服务队,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争当“主力军”“先锋队”,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党群保护联盟”。 党员示范做好巡查管护。该县推行“党员片长制”,设立“党员责任区”,构建“片长(支部书记)包村、组长(网格长)包组、邻长(中心户党员)包片”工作机制。设立“龚全珍工作室”党员先锋岗、党员保护岗,开展知识宣传、保护巡查等工作,有效带动村民争当保护传统村落的“排头兵”。如湖塘村“龚全珍工作室”利用“石门山女人茶”这一媒介,搭建“乡娌乡音”村民议事平台,动员村民汇拢零散的古民居原材料,筹划故居展览,让更多人参与到古民居保护行列中来。 科学规范做好修缮保护。该县组织党员干部摸清古民居、古祠堂等传统古建筑底数,分类造册建立“身份”档案,上传至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邀请专业人士对古建筑进行画像登记,研究修缮方案、做好修缮指导。争取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微改造、精提升,保留村庄肌理,保住乡土特色。深化“红古绿”融合,依托传统村落厚重的文化底蕴,融合本村或周边村落的红色、绿色资源,围绕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做好“旧址+”“文化+”“旅游+”“产业+”文章,助力传统村落振兴。目前,该县路口镇湖塘村、湖上乡湖上村两个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路口镇阳春村被评为江西省省级传统村落。 该县以红色名村为骨,充分利用传统村落古建筑,秉持“保护为先、传承为要、利用为主”的原则,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打造了甘祖昌故居、红军医院、王佐支部陈列室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古”文化研学基地。湖塘村依托路口大捷战斗遗址、红五军指挥部和会议旧址等打造红培旅游产业链,年均接待观光旅游团近200个、游客1.2万人次。以文旅融合为媒,紧抓传统村落保护和景村建设的契机,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对村庄现有格局进行整治提升,将“千村一面”变为“各美其美”,打造观光休闲型乡村旅游,为传统村落注入发展新动能。如莲花县第十三届油菜花节中,市级非遗项目“莲花客家绣”“石门山女茶”的助阵,以及省级非遗项目“莲花血鸭”组成的长龙宴,让游客们感觉别具一格,同时也感受到莲花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产业发展为要,在全域旅游、民宿经济、休闲康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支持传统手工业、开办民宿等新产业提升传统村落旅游价值。如湖上村打造乡村振兴“三创园”示范基地,引导乡贤建设“家门口企业”,让当地1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以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反哺传统村落保护”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