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村组一线、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召开“屋场贴心会”,与群众面对面宣讲政策、点对点破解难题。 与群众同坐一条凳、同谈一席话,集民意、谋良策、调矛盾、解纠纷。 不走形式不作秀,实实在在解民忧,为群众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萍乡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学习践行“浦江经验”,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建强“贴心网”、深入一线当好“贴心人”、扎根一线办实“贴心事”,在推动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持续擦亮了“群众贴心人”党建品牌。 建强“贴心网” 新村社区居民反映公共区域没有直饮水,社区第一时间安装直饮水机方便居民饮水;部分居民反映小区内电瓶车充电桩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充电需求,社区联系充电桩运营公司增设充电桩。白源村部分村民反映用水难,村委会及时改造自来水管网。源壁村光明小区部分路灯昏暗,影响村民安全出行,社区及时修复更换…… 安源区白源街党委结合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在辖区内划分网格单元190个,设立微网格员190名,联系服务1908户村(居)民,广泛收集村(居)民的呼声诉求和意见建议,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村(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诉求,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白源街各村(社区)共为村(居)民办理民生实事80余件。 萍乡市坚持把做实“群众贴心人”网格纳入全市基层网格管理大格局,推动基层治理落在网格内、基层组织设在网格上、基层资源聚在网格中,全面构建了“群众贴心网”。优化网格设置,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基于原有网格实行“多网合一”,全市共优化设置“群众贴心人”服务网格3958个,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建强网格组织,把党组织同步建在“群众贴心人”网格上,进一步建强市、县(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网格五级组织架构,全市已建立“群众贴心人”网格党支部1305个、网格党小组2653个,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全程引领;设立网格驿站,因地制宜、科学整合有关资源,将“群众贴心人”网格驿站建设成党群之家、邻里之家,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学习交流等服务,让基层治理有场所、有空间。 上栗县宝华工业社区是全省第一家落户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社区,配备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针对金山镇工业园员工反映交通不便,打车和去坐公交车都要走很长的路。根据企业的反映,宝华工业社区“群众贴心人”崔远生和上栗县数投公司积极对接,通过引进人民出行及中国铁塔两家公司,在园区内及其周边设立40个共享单车停车点,投放500辆共享电动单车,方便员工出行。 群众利益无小事。萍乡市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群众贴心人”,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用心用情办好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 当好“贴心人” “王大爷,您看这样的发型还可以吗?现在天气变冷了,就不剪那么短了吧?”11月27日傍晚,上栗县上栗镇四海村15组妇女组长吴艳萍利索地帮助村里老人理发。吴艳萍是上栗镇四海村一名“群众贴心人”,早年学过理发,得知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病人理发不便后,经常利用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到这些人家里免费理发。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栗县深化拓展“群众贴心人”活动,党员干部利用乡情、亲情资源,带着责任、带着身份、带着感情,坚持到一线、进屋场,收集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办好“群众贴心事”。上栗县鸡冠山乡鸡冠山村党支部书记夏云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访群众,了解到村民希望村里能建一个健身活动场所的诉求后,集体研究决策实施,在村民集中活动的地方建好了门球场。村两委班子在解放湾村民小组召开“屋场贴心会”时,村民反映因村道窄,经常发生剐蹭、堵车,引发矛盾纠纷。村两委班子决定对解放湾村民小组的路面进行拓宽。路面拓宽要占用村民的土地,夏云峰就到村民家里做工作,村民都非常配合,主动让出土地,村道完成改造拓宽,方便了村民出行。 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萍乡市健全完善问题收集、办理、反馈工作流程,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以及萍乡接受省委巡视、审计监督、环保督察等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优化办理程序,实行销号管理,确保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发现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社区组织的义诊活动真是好,不用来回折腾,服务直接到家。”在莲花县琴亭镇御景湾社区义诊志愿服务活动现场,70岁的周新兰由衷地感叹,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琴亭镇党员干部在深入社区走访时,发现像周奶奶这样的老人有很多,他们平时想检查身体,但又觉得去趟医院特别麻烦,所以去医院体检经常不了了之。琴亭镇党委与县卫健委等单位联系,组织开展义诊进农村(社区)活动,让群众实现“医”靠就在家门口,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聚焦游客需求,萍乡武功山景区党员干部用暖心服务争当游客的贴心人。11月26日,江西武功山实业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刘桂华来到游客服务中心、中庵党员服务驿站,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手把手”教游客下载并操作景区旅游导览小程序,让游客轻松体验线上武功山游览,线上购票等。党员志愿者的暖心服务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纷纷称赞“武功山,山美水美人更美!” “太好了!盼了好久,这条难行的路终于动工了!”12月1日,在芦溪县新泉乡新泉社区,居民们聚集在新修的老街道上,高兴地讨论着。新泉社区共有66户206人,老街作为唯一的干道,早期建设时未铺设排水管,因长期积水导致道路多处损坏,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主题教育中,得知新泉社区有条“烦心路”,新泉乡党委联合社区共建单位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组建工作专班对老街道路进行了摸底排查,并多方整合项目资金30万元,于11月中旬开始动工建设,项目预计12月完工。 围绕“12345”市民热线、信访举报等各类平台中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萍乡市常态化组织政法、信访、法检、司法等部门下沉一线倾听信访人诉求,深入基层现场办公,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将之最大限度化解在萌芽状态。 办实“贴心事” 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萍乡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与群众同坐一张板凳说事议事,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办好“群众贴心事”,演绎干群鱼水情。 ——深入调研问政于民。“相比以前,拿证效率提高太多了。”近日,在湘东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前来领取排污许可证的李先生高兴地拿着新到手的证件,为良好的营商环境点赞。接待李先生的是湘东生态环境局局长张策萍,当天张策萍正在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工作,以普通窗口工作人员身份,在窗口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为推进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湘东区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急难愁盼,创新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工作,让“一把手”由“掌柜”变“顾客”“店小二”,了解办事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推动发展造福于民。“你们不仅为我们规划了所有的办理程序,遇到问题也是第一时间与我们对接,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实实在在地帮我们解决了问题,节省了时间,真是服务到家了。”莲花县农贸二路商住楼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博瑞握着县政务服务中心联审联批帮代办专员刘秀宇的手,激动地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莲花县持续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力打造“莲心联办”营商环境品牌,深入开展建机制、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减时限、减收费、优服务的“一建五减一优”改革,真正让办证快一步、发展快一拍。 ——聚力民生取信于民。萍乡市把增进人民福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湘东区组织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和居民面对面沟通,开展“屋场贴心会”,掌握群众所思所盼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分类施策。通过收集民情民意,湘东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中集中“攻坚”,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落后、下水管堵塞、主干道重新铺设沥青等问题,翻新楼道墙面54个单元,设置环保停车位240个,绿化面积2600平方米。 “家门口的道路硬化后,卫生环境变好了不说,家里老人小孩再也不用担心出行安全问题了!”看着崭新的道路,萍乡经开区光丰街道银三角社区光丰小区的居民们喜笑颜开,纷纷竖起拇指点赞。 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光丰小区的部分步道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路面硬化成了居民迫切期盼。银三角社区结合“小院议事会”活动,了解到居民诉求后,将道路硬化纳入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多次实地走访,根据实际与施工方协商制定了道路提升改造方案,现已完成对路面的整修、水泥混凝土铺设工作,提升了小区“颜值”,也方便了居民安全出行。 紧盯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要事,全市共梳理启动“推进就业创业”“加大婴幼儿入托补贴补助力度”等170个民生项目,目前已完成49项,以务实举措改善群众生活。市本级“推进就业创业”项目,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亿元,截至目前已发放9.5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7%,直接扶持3809人创业,带动22709人就业。同时,学习践行“浦江经验”,出台文件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动包案责任和问题妥善化解,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萍乡市10万余名党员在为民服务中勇争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争当“群众贴心人”,办好一件件实事、好事、难事,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交出一份有质量、有温度的主题教育民生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