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修复方式,多管齐下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面积4.63万亩,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积极探索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路径。由于矿山复绿技术难度大,我市创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推动一批项目入选全省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通过“生态+健康养生”方式,推动安源区将废弃矿山建成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方式,推动安源区持续打造安源阳光花海旅游景区;通过“生态+产业振兴”方式,推动芦溪县打造思古塘废弃矿区脐橙基地。 全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修复。出台《萍乡市废弃矿山治理工作方案(2023—2025年)》,始终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压紧压实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持续开展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和深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项行动。出台《萍乡市持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督促矿山企业按要求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并认真组织市级发证矿山的“二合一”方案评审。上级下发的新一轮核查数据显示,我市共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1124个,面积5.36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面积4.63万亩,修复率86.37%,位列全省前列。 积极编制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积极性,全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目前,我市已累计吸引5.89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同时还积极申报废弃矿山治理“以奖代补”资金,近年来共争取各类奖补资金9558.18万元,位列全省第一。目前打造出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莲花县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和上栗县东源乡废弃矿山(原龙山建材厂)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等多个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亮点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