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大莲电瓷(江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高精尖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取代人力,成为绝对的主角。一批批绝缘子产品从全新投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产出,工人们则戴着口罩在一旁“打下手”。而在该公司中控中心,悬式瓷绝缘子智能生产线的调试情况在电子屏幕上一览无余,智能化的大数据系统、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流水生产线让人耳目一新……相比传统电瓷企业,大莲电瓷不断推进智能化制造升级,在原料配料、产品成型、修坯、烧制等各环节均实现智能化、机械化操作,并通过MES系统,将企业的智能配料系统、节能环保的隧道窑烧成系统和自动胶装系统等各个独立的生产系统联系起来,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智能管理。 “12条国内最先进的特高压线路用悬式瓷绝缘子智能生产线建成后,用人减少20%,产能提升20%。原来在市场当中产品电气测试的通过率只有98%左右,现在能达到99.5%。”大莲电瓷技术负责人吕洋表示,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制造升级,从智能化装备、数字化应用到低碳化工厂运营,建立了集生产过程智能制造、企业生产执行系统、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内容的信息化智能生产管理平台,以此创新于传统电瓷产业,着力构建“电瓷产业大脑”。 电瓷这一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是萍乡市扎实推进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最具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萍乡因煤立市、因煤兴市,也曾因资源依赖、产能过剩陷入发展困局。对于萍乡这座转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激发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近年来,萍乡市坚持把“低碳论英雄”作为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准,面对转型的压力,萍乡市坚持统筹推进,把新增的能耗、土地、排污、资金等要素资源集中到“高大上、链群配”项目上,通过量化企业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和亩均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作为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近年来,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同样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 走进企业的轧钢生产线,棒线焊牌机器人正挥舞着机械臂,取牌、取钉、焊牌,一气呵成,一个班次焊牌500余次,准确率达到100%;高线两台挂牌机器人精准扫描定位,相互配合,实现盘卷运输、称重计量、标牌制作和自动挂牌全流程自动化;引进的自动焊接机器人上线后,代替人工电焊作业,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作业质量。 2023年,萍安钢铁自主开发信息化项目19项,组织实施完成自动化、智能化项目6项。在2024年首批科研项目中,高炉热风高效利用工艺研究、烧结高效节能新技术研究、轧钢低碳节能精细化研究、50MW冶金能源循环发电技术研究等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正有力推进。通过加快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绿色智能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生产效率也在稳步提高,诸多技术得到了瓶颈突破。 如今的昭萍大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共为。走上绿色低碳发展快车道的萍乡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质量也更好了。2024年,萍乡市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实现“五降一平”,持续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PM2.5年均浓度3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4微克/立方米,历史首次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日趋稳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9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6%。(全媒体记者 周文昂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