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总要来趟萍乡吧,吹吹萍水河畔的轻风,逛逛古朴宁静的小镇,听听空灵悠远的禅音,尝尝鲜美嫩滑的萍乡小炒肉,看看漫天华彩的烟花,然后在武功山上等待苍山日落……一起感受这座赣湘边界城市的风情万种。 近年来,萍乡立足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融汇历史文化、特色产业、资源要素等内核,持续擦亮“工运摇篮”“户外天堂”“花炮故里”“中国辣都”四张耀眼的城市名片,让城市IP汇聚强大的“萍实力”,为推动萍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运摇篮 红色基因薪火传 这里,红色基因铸就奋斗底色。 萍乡被誉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工矿城市之一,1898年起便开始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孕育了中国最早的近现代工业文明。20世纪20年代,革命的星火在安源点燃,照亮了中国工人阶级觉醒的道路。安源开创了中共党史上的多个全国之最:成立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党校、我党廉政建设历史上最早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为中国革命培育了王耀南、吴烈等15位开国将军,他们从这里出发,为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安源,红色革命遗址随处可见,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旧址……追忆红色历程,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是一场砥砺初心的精神之旅。 近年来,安源区将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以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让百年工运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该区坚持“以红色资源为血脉、以工业遗存为骨架、以安源精神为灵魂”的总体定位,大力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深厚的红色资源,打造“把一切献给党”党性教育基地、高自立廉洁自律教育基地、“三馆两中心一广场”特色研学基地;致力于“红领巾诞生地”品牌建设,精心设计“血染的红领巾”“百年溯源之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研学课程,打造“百年安源正青春”红色印象主题线路;以张家湾村等红色名村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将拥有红色资源的村庄打造成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基地,探索打造一条“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振兴前景可期”的发展路径。2024年,安源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超355万人次。 户外天堂 山水竞秀引客来 这里,绿海翻涌绘就振兴图景。 7月5日,2025第十八届武功山帐篷季拉开帷幕,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齐聚武功山巅,共赴一场山海之约。 自古,武功山便是江南三大名山之一,享有“衡首庐尾武功中”的美誉。古往今来,来此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景区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十万亩高山草甸波澜壮阔,与36处地质奇观、48条瀑布溪流相映成趣,形成“春徒步、夏溯溪、秋露营、冬滑雪”的全季候运动场景。 国际帐篷节、山地越野赛、环鄱阳湖自行车赛(萍乡·武功山站)等一系列赛事活动,吸引大量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参与……随着户外游客纷至沓来,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立足全域旅游发展,开辟产业新赛道,提升改造户外徒步和越野赛线路约130公里,建设路虎营地、房车营地、驴友出发营地、航空飞行基地、冰雪大世界等户外运动业态。同时,通过构建立体交通网络、修建栈道、完善登山步道、拓宽游步道、完善沿线应急救援点、设置医疗服务站等方式,全面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水平,全力保障游客出游体验与出行安全,着力满足高质量户外运动需求。2020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3月获批“世界地质公园”称号。 近年来,景区深耕乡村旅游、农旅融合发展,探索民房变民宿、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老板的“新三变”发展路径,让当地群众共享地质旅游红利。依托户外文化、帐篷文化、驴友文化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商业旅游、运动、休闲、居住、体验等多样业态,构建线下旅游生态圈,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花炮故里 千年华光焕新生 这里,绚丽烟花绘就诗意生活。 7月11日晚,上栗镇泉塘村“小西湖”畔,一场焰火秀将夜晚映照得流光溢彩。璀璨星空,满城烟花,每一帧都是绝美画卷。 作为中国四大花炮主产区之一,萍乡市上栗县拥有近1400年的花炮制作历史。2025年,“上栗花炮”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江西省“十四五”期间首个工艺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目前,上栗县9大类4000余种花炮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额逆势增长20.3%,在国际市场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这背后,是上栗烟花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科技赋能且文化加持,带动烟花产业整体焕发新生。 为了让这朵延续千年的璀璨花火精彩绽放,萍乡市以上栗县列入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为契机,修订《上栗县推进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十条措施》,出台《上栗县培育烟花爆竹龙头企业实施意见》,2024年兑现《上栗县烟花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政策》奖补资金303.4万元,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花炮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成立萍乡上栗烟花爆竹发展研究中心,通过奖补政策和校企合作牵线搭桥的方式引导企业产品创新,推动花炮产业生产向数字化转型、产品向高端化进阶、发展向绿色化看齐,实现上栗花炮企业规模化经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创新之力,让“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近年来,在国内外许多盛典盛事的“舞台”上,经常能够看到上栗烟花的身影。萍乡市积极做好烟花文化的交流与推广工作,推动烟花与文旅“共舞”,建成大地红广场、李畋公园、花炮文化博览园、上栗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设立“烟花新产品首发基地”“烟花文化体验基地”,自2023年起,上栗先后举办创意燃放大赛等18场主题焰火燃放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近200万人次观演。 中国辣都 舌尖美味飘香远 这里,舌尖辣韵感受人间至味。 中国吃辣看江西,江西吃辣在萍乡。萍乡人嗜辣,莲花血鸭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这道菜,净重2斤的麻鸭,需要8两的鲜辣椒,而且必须是本地产的线椒,这样才能保证鲜嫩可口。辣椒是萍乡菜的灵魂,从路边摊到大酒店,辣味无处不在。2024年10月,萍乡市通过“中国生态美食地标辣文化之都”生态区域公用品牌评定,“中国辣都”萍乡得以晋升“辣界顶流”。 依托“中国辣都”城市IP,萍乡市不断挖掘、传承本土“辣文化”,在产业发展、品牌建设、业态创新、场景营造、数字赋能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引领辣味新风尚。 持续优化辣椒产业布局与结构、加强辣椒品种研发与创新,着力推进基地化种植,截至目前,全市辣椒年播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约2.09万吨。逐步发展壮大本土辣味食品企业,萍乡市坚持“外引内培”,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辣椒副产物工业化应用和产品研发,提升辣椒附加值;积极组织本土辣制品企业和产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广交会等大型知名展会,持续扩大萍乡市辣品牌影响力。 立足本地“辣文化”内涵,萍乡市扎实做好“辣文化”与商贸消费融合文章,从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黄家将、花蝴蝶等本土辣味企业发展。同时,萍乡市还通过打造玉湖美食街、武功山“特种兵”辣文化美食街、南正街、安源老街为主的辣味美食矩阵和举办“辣王挑战赛”等活动、推出“辣文创”产品、构建“辣电商”平台、开发“辣旅游”路线等方式,实现“中国辣都”城市IP持续“出圈”,变游客“流量”为“留量”。 以辣为表,以红为里,道道“辣味”不仅承袭了萍乡市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还蕴含着“敢为人先、热情似火”的城市品格。一个“辣”字,串联起了萍乡市从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完整辣味产业链,让赣西这座小城以辣食、辣人、辣城的姿态传扬四海。 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砖一瓦都镌刻着过往与现代的交响。萍乡,从来都不止一面,它正以“工运摇篮”的厚重、“户外天堂”的活力、“花炮故里”的绚烂、“中国辣都”的热情,写就“红色铸魂、产业转型、生态赋能、文旅出圈”的发展新篇。 (全媒体记者 陈琼 陈雨婷 袁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