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热浪翻涌,湘东区白竺乡却因一湾碧水而活力四射。白竺乡桐花谷水上营地,这个依托碧湖潭水库下游水资源崛起的新晋网红地,正以形式多样的水上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引擎”。 告别单一的“看水纳凉”,桐花谷水上营地的“亲水经济”更强调互动感和竞技性。竹筏漂游不再是传统的顺流观光,还融入了6公里山水画廊的沉浸式体验;戏水不仅是划船泼水,更延伸出水上飞人特技、桨板竞技、团队拓展等复合场景……这些变化延长了游客驻留时间,激活了周边农家乐、民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链条,让一泓清水成为经济增收的“活力泵”。 从生态禀赋挖掘到多元价值变现,从村集体主导到市场化运作,在酷暑的催化下,水上项目重塑消费场景、点燃夏日激情。 “刚从‘水上飞鱼’下来,真是刺激!转头坐竹筏漂在水面上,看两岸的树影晃呀晃,又舒服得想睡觉。”来自长沙的李女士抹着脸上的水珠,眼里满是兴奋。在桐花谷,“刺激”与“悠然”两种体验,被碧湖潭的水流巧妙串联。 这里的亲水体验,早已超越“简单玩水”的范畴。2024年3月营地初营业时,仅有近6公里的竹筏漂流,游客乘着竹筏,感受“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坐”的惬意。但运营者很快发现,不同游客对“水”的期待各不相同:年轻人爱刺激,家庭客群重互动,中老年人偏休闲。于是,营地开启了“体验升级”之路。今年新增的9个项目,精准覆盖多元需求:“水上飞鱼”带着游客在水面疾驰,水花溅起半米高;水上小火车拖着五颜六色的车厢,载着孩子们穿梭在平静的水域;水上桨板则成了“网红项目”,年轻人站在桨板上保持平衡,时而俯身拨水、时而眺望远山,随手一拍都是朋友圈大片。 7月营收超10万元、入场人数3000余人次……白竺乡的账本上,还藏着“亲水经济”的发展密码。“我是崇源村本地人,现在村里发展了产业,我在‘家门口’就了业,不仅方便照看小孩,收入也还可以。”桐花谷水上营地的前台赖桂玲说。“以前守着水库,除了养鱼没啥收益,现在不一样了。”崇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连圣算起了细账:营地直接带动5名村民就业,像前台赖桂玲这样的本地员工,每月能拿3000余元工资;村里的土特产火了,村民自家种的黄桃、猕猴桃等果蔬,周末一天能卖上千元。 这股“水动力”的源头,是独特的运营模式。崇源村联合周边村庄成立碧湖潭强村富民公司,以集体土地和资源入股,既保住了“家底”,又让村民成了“股东”;桐花谷强村富民公司的加入,带来了本土化的运营经验;而社会资本嘉游赣公司的合作,则注入了专业的市场眼光。三者合力让200余万元的初期投资,在短短一年多就带动了“人气”与“财气”双增长。 更巧妙的是“以活动聚人气”的思路。2024年,湘赣两省桨板嘉年华活动上,近60名桨板爱好者从宜春、长沙等地赶来,在水面上挥桨竞速。这场活动不仅让营地成了“体育+旅游”的样板,更带来了“溢出效应”:参赛选手住民宿、吃农家菜,临走时还带些土特产,一人参赛带动全家消费。还有桨板跳绳、亲子桨板、汉服秀等花式玩法,把运动与文化、亲子体验相结合,吸引了不少亲子家庭参与。 当众多地区仍将亲水项目视为季节性补充时,白竺乡已然将其培育成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流量”。依托桐花谷水上营地的热度,白竺乡正全面延伸赏花、徒步、休闲、康养、亲子、非遗体验等特色板块。 (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