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进萍乡经开区福田镇明山村,乡村公路纵横阡陌,文化广场上晨练的村民笑声朗朗,远处菜园里一垄垄蔬菜长势喜人,文化墙上插画、标语温暖舒心。近年来,明山村内塑文明“小家”,外筑美丽“大家”,以纯正家风涵养淳朴民风、浸润和谐乡风,描绘了新时代乡村和美画卷。 “今年我们村又出了‘985’‘211’高校大学生。从恢复高考至今,村里出了大学生36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2人、博士研究生3人。”说起村里的孩子,明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甘增波颇为自豪。 一个小山村怎么培育出这么多大学生?“家家户户一直秉承耕读传家、重教启智的传统,只要孩子愿意读书、愿意学知识,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甘增波说。正是因为有尊师重教的好传统,村里逐步兴起了“不比金,不比银,就比家里能出人”的风气,村民们都以子女全面发展、学习好、素质高为荣,孩子们之间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与此同时,村“两委”也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村里专门设置了“学风促民风”大学生文化展示馆和“研究生风采展”文化长廊,展示村里优秀学子的风采,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鼓励村内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资助学。2024年,明山村创新推出的“乡村治理积分制”中规定,孩子们在学校表现突出、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表彰,都可以兑换成家庭积分,领取奖品。 好学风好家风源于好民风。近年来,明山村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将积分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突破口”,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本记着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指标的小册子,被村民称为“文明存折”。村委会将重要事务量化为积分指标,村民参与环境整治、调解纠纷、孝老爱亲等可获得积分,不遵守村规民约的要进行扣分。每季度,根据积分对村民进行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村里设置了“积分超市”,村民可凭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种做法调动了村民践行社会公德、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对村里的事务由“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在“积分制”带动下,村民攒积分的热情高涨,党员带头、群众效仿,有效推动了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村民甘增团的父亲过世后,甘增团兄弟俩主动简办丧事。“丰祭不如厚养,这样办丧事,父亲肯定支持。”甘增团的话道出了村民对新风尚的认同。 刘幸 全媒体记者 陈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