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市井烟火气升腾。杨岐山“非遗辣宴·傩影狂欢夜”以古老傩舞对话现代烟花,湖南游客跨省参与“吃辣挑战赛”,印证赣湘“辣味基因”;安源区南正街灯笼市集内,萍乡傩舞韵律与VR剧《唐朝诡事录》光影交相辉映,非遗与国潮隔空对话;武功山“夜爬+露营”吸引各地年轻人,“特种兵式旅游”带火装备、民宿,让“云中草原”魅力尽显……这些场景的背后,是萍乡夜经济从“单一消费”向“体验经济”的转型,是“8小时外”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
夜经济已成为该市拉动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杨岐山主题夜首日游客破千人次;安源区发放“辣红安源”消费券,上半年带动超5万人次消费,金额突破1500万元;武功山帐篷季日均露营游客超3000人次,配套服务单日营收最高13.32万元,带动300余名村民返乡就业。这些数字印证了夜经济的乘数效应——不仅激活了餐饮、零售等传统行业,更催生了汉服体验、灯光展演、夜间剧场等新业态,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
推动夜经济行稳致远、化“流量”为“留量”,还需在特色化、精细化等方面下功夫。要锚定特色化,开发地域标识美食,打造差异化IP,避免“千摊一味”。要落实精细化,开发“可参与、可带走、可回味”的产品体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夜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民生幸福的“温度计”,其提质升级是城市文化底蕴、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的综合体现。唯有在特色化、精细化等方面发力,萍乡的夜经济才能既存“烟火气”又显“文化味”,成为拉动消费、惠及民生的持久动能。
(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