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曾宪鹏:云端索道“医生”

2025-9-16 13:37|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在萍乡武功山景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医生”——他的“患者”是横跨山峦的中庵索道,他的“诊疗工具”是扳手、螺丝刀,他的“手术室”是三四十米高的线路支架与云雾缭绕的山间。38岁的曾宪鹏,用11年时光从索道 ...

  在萍乡武功山景区,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医生”——他的“患者”是横跨山峦的中庵索道,他的“诊疗工具”是扳手、螺丝刀,他的“手术室”是三四十米高的线路支架与云雾缭绕的山间。38岁的曾宪鹏,用11年时光从索道检修“门外汉”蜕变为“云端通道”守护者,以严谨与坚守,为每一位游客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从零起步 用“钻劲”叩开专业之门

  2014年,曾宪鹏带着机床操作的工作经验来到中庵索道,“机床零件位置、运行逻辑清晰可见,可索道机械原理、线路布局却完全不同。”曾宪鹏回忆道。面对全新领域,他没有退缩,而是拿上笔记本、蹲在设备旁开启“学徒模式”:拆卸吊箱门部件,记住螺丝数量与安装顺序;排查线路故障,详细标注钢索与支架的接触点位。

  “光看会没用,得亲手摸、反复练才能吃透。”为掌握维修技巧,曾宪鹏常利用休息时间对照图纸拆解旧零件,再重新组装,直到每个步骤烂熟于心。凭着这股钻劲,仅半年时间,曾宪鹏便能独立处理吊箱异响、线路微调等常见问题,从索道检修“门外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员。

  云端攀爬 以“坚守”筑牢安全防线

  中庵索道每日上午8时至下午5时30分运行。为不影响游客出行,曾宪鹏与同事们的工作时间从中午12时至晚上8时,“白天保障运营,夜晚守护安全”是他们的工作常态。吊箱、室外15个线路支架、室内上下站设备,都是他的“诊疗范围”,而最具挑战的,莫过于攀爬架在崇山峻岭间的线路支架。

  这些支架最高距离地面有三四十米,外壁阶梯仅容一人通过。“第一次攀爬时,手抓护栏直冒汗,脚踩阶梯腿发颤,不敢往下看,爬几步就停一下,最后靠同事在上面喊着指引才上去。”曾宪鹏笑着说。如今,曾宪鹏早已克服恐惧,背着工具包几分钟便能登顶。11年来,无论是酷暑烈日把支架晒得烫手,还是寒冬风雪致阶梯结冰,他从未缺席一次支架检修。

  临危受命 凭“巧思”破解急难问题

  索道安全无小事,曾宪鹏总在关键时刻扛起责任。2018年,中庵索道开关门检测安全系统出现异常。吊箱关门遇异物时,无法及时感应并自动停车,若不按期整改,索道将面临停运。曾宪鹏临危受命,半个多月里,每日吊箱停运后便独自登上吊箱检修,反复调整感应装置位置、测试触发力度。多次尝试无果后,他跳出常规思路,想出一个“土办法”:在感应区域铁片上焊一个螺丝,通过微调螺丝高度,让感应装置精准捕捉接触信号。整改验收时,模拟“异物”挡住吊箱门,系统瞬间触发停车机制。

  武功山成为“网红打卡地”后,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曾宪鹏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今年7月的一个傍晚,索道发车离合器突发故障,若不及时修复,次日将无法运营。“离合器结构复杂,以前没单独拆过。”曾宪鹏没有慌乱,迅速找来设备图纸对照拆解,发现是刹车盘磨损问题后,立刻与同事启用备用零件,确认设备正常运转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

  11年来,曾宪鹏见证了武功山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网红打卡地”的巨变,也见证着中庵索道的每一次升级改造。如今,他仍保持着最初的严谨:每次检修前核对设备参数,每次爬支架前检查安全绳,每次解决故障后记录处理方法。“索道安全事关重大,哪怕一个小螺丝松动,都可能酿成大问题。”曾宪鹏说,作为“云端通道”的守护者,他会继续在平凡岗位上做好每一次检修、排除每一处隐患,为景区发展保驾护航。

  夕阳西下,武功山被染成金色,曾宪鹏与同事完成检修下山。远处,最后一班吊箱缓缓驶向终点站,载着游客的欢声笑语,消失在山间云雾中。

  全媒体记者 刘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