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分析解决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公平、提质量,全市整体办学水平提档升级。今年全市录取飞行学员33名,其中海、空军飞行学员录取13人,空军飞行学员录取数连续多年列江西省乃至华东各地市第一,获解放军东部战区嘉奖表彰;源南学校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市教育局被评为“省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获高质量发展教育指数考评全省第一名,实现了教育事业“大变样”。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萍乡200万人民的美好期盼,是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党委、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萍乡“四点半课堂”经验被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在全国“两会”上推介;成立全国首家龚全珍师德教育学院,被推荐为全国师德师风教育基地;持续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市2526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创新实施市直学校与县区农村学校教师双向交流轮岗,《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经验、案例和创客教育事迹。芦溪县被列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试验区,在2019年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安源区、上栗县、芦溪县以及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全省教育督导经验交流会在芦溪县召开。先后出台《萍乡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萍乡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改革文件,市教育局被评为2018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走进萍乡各县区,城乡间最靓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院落是校园。市委、市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稳步增长,连续3年将教育列为民生工作重要工程,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加。全市投入16亿元大力推进“全面改薄”等,投入近2亿元对市直学校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近3年新建、改建、扩建校舍63万平方米,建设学生宿舍10.37万平方米,各级各类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在全省率先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在全省教育大会上被省政府授予“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积极贡献集体”称号。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居全省前列。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26家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对我市教育集中报道,称赞我市“小财政办大教育”“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我市教育事业年年都在发展变化,是无数次思想碰撞的火花,是千万滴汗水浇灌的质变。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近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近90%,学前3年毛入园率95%,居全省第一。义务教育全域实现基本均衡并率先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我市多次在全省基础教育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6%,今年本科上线率51%,高于全省平均18个百分点,持续高位运行。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达标中职学校全覆盖,高职院校发展取得历史突破,成功设立萍乡卫生职业学院。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登岸小学皮影戏在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三田学校在教育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荣获4个一等奖。周嘉译、彭科浩、王卉霖、李伊果、应思琪、邱少龙等同学先后获评全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生均获奖率全省第一。 桃李芬芳,激荡教育华章。我市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和贫困家庭,助力脱贫攻坚,服务经济社会惠民生。教师家访成功劝返2000余名留守儿童家长回乡就业创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民办优质教育蓬勃有序发展,满足百姓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先后涌现出龚全珍、龚德凌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继龚全珍荣膺首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十大人物”后,王振美、郭罗恩两人荣获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十大人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待到风起时,扬帆济沧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萍乡教育系统秉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使命,努力以更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教育芳华,勇攀高峰实现教育事业“大变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