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鞭炮声,但闻春意闹。这是今年春节期间,我市中心城区“年味”的真实写照。 去年10月1日,我市下达“禁燃令”。起初,少数干部群众对是否会执行、是否能执行,持有观望态度,期间还发生过几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的案件,对此,市禁燃办快查快办、严查严办,向全市发出“禁燃”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 然而,严管重罚治标难治本,引导市民转变思想观念才是“正道”。走近市民讲政策、说环保、话安全、谈利弊,萍城街巷掀起一波又一波禁燃宣传热潮,动员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向燃放烟花爆竹说“不”。 随着春节的临近,一场对“禁燃”工作的更大考验和检验也如期而至。“我们在2月1日(腊月二十七)开展了一次民意调查,有九成多市民支持禁燃,3万多市民更换禁燃微信头像,微信朋友圈禁燃推文接力人数达到54万人次,这些让我们对春节期间禁燃充满信心。”市禁燃办有关负责人说。 春节期间的禁燃效果印证了民意调查结果。市民在清净、清新、清洁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往年农历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中心城区PM2.5爆表,但今年除夕到正月初六,中心城区PM2.5日均同比下降49.7%、PM10日均同比下降49.4%,尤其是在正月初一,PM2.5同比下降50.2%、PM10同比下降55.3%,空气质量大幅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秋说。 “禁燃”在很多城市遇到阻力,为何能在花炮祖师故乡、全国四大花炮主产区之一的萍乡成为全市人民的一种默契呢? 答案是这里的百姓对党委、政府的认可信任。这份认可信任不是一时一刻产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转化而成。 “千招万招,不去执行落实都是‘虚招’” 曾经,我市因为“塌方式腐败”,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使广大干部背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导致百姓一度对党委、政府缺乏信任和信心。 2014年以来,我市坚持把经济搞上去,把作风正过来,打出“统一思想”“整顿作风”“正视差距”“明确目标”“真抓实干”的“五步组合拳”,围绕实现“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大干实干快干,克服各种因素带来的叠加困难,消除多起严重腐败案件造成的不良影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2月10日至14日,南正街首届文化庙会惊艳上演,市民在改造提升后的南正街孔庙广场,欣赏皮影戏、舞龙、灯彩等传统民俗表演,品尝本土风味小吃,开展灯谜竞猜,一派欢乐祥和的升平景象。 南正街是我市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老街区,2015年以前,“脏、乱、差”是这里的“代名词”。1996年以来,我市几届党委、政府一直在酝酿对南正街进行改造,但出于种种原因,一次次被搁浅,而市民对改造南正街的要求和期望却与日俱增。 “人民群众有意愿,城市建设有需求,不能等,必须排除万难干、下定决心干”。2015年,我市本着“关注民生民意、解决民愿民盼”的原则,坚持“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初心,重启南正街综合改造项目。 作为建市以来体量最大、涉及人员最多、问题最复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南正街改造公告出来后,一些市民认为市委、市政府在捅“马蜂窝”。然而,启动征拆后,却是另一番境况。没有钉子户、没有剑拔弩张,取而代之的是和谐画面,创造征拆的“萍乡速度”。南正街的老街坊们甚至自发组织摆起千人长街宴,全体拆迁户以非官方的仪式“体面”地告别南正街,迎接新生活。 “千思万想,不去实施都是空想;千招万招,不去执行落实都是‘虚招’。”市委书记李小豹说,“只要对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认定了就要全力以赴去干。” 正因为有这种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执行力,南正街改造后不久,我市又有了吉星街、飞行山等城中村、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又有了鳌洲书院、海绵小镇、萍水湖湿地公园、翠湖公园建设,才让我市越来越美、越来越大气整洁。 正因为党委、政府“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到做到”的诚信,带动我市社会诚信。在国家发改委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我市位列全国262个地级市前50位,从去年10月起连续9个月排名全省第一。 “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能亏民生” 礼让斑马线在我市已是一道风景,参与志愿服务在我市已是一种时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在我市已是一种榜样。 虽然数次与“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失之交臂,但百姓对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以及创建付出的努力和创建取得的成绩都十分认可。今年中央文明委公布有关情况显示,2018年我市群众对创建满意度达到99%。创建文明城市在我市赢得了民心和百姓的好“口碑”。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为了‘夺牌子’,而是为了改善民生,通过‘创’让百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市委书记李小豹说。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在创建中如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亦是如此。 如今的萍乡城区,经过海绵改造的金螺峰公园、滨河路、文昌路等地,经受住了多场暴雨的检验,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雨后看海”的现象正在逐步退出历史,直接造福了萍城老百姓,广大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真心换真心。我市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大大小小的工程达1000多个,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市地形限制和原来城区道路布局等原因,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交通拥堵,给市民正常出行带来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一些沿街店面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损失。但是,建设过程中没有市民抱怨,更多的反而是理解与支持、点赞与肯定。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赢得百姓点赞,也得到各方肯定。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年度绩效考评第一后,在今年4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3年终期考评中,我市获评优秀等次第一名;2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全面介绍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 “压力再大也要保民生,财力再紧也不能亏民生,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快,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市委书记李小豹不仅这样说,更是领着班子这样干。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牢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市各级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把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 在民生改善中,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2016至2018年全市民生支出分别为141.9亿元、176.6亿元、19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分别为70.9%、80.3%、80.7%。连续实施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民生工作“八大工程”、民生工作“八大提升”等为重点的民生实事。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我市老百姓在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真心为民办实事,百姓心气更顺。近年来,我市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满意度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 “谁为难企业,谁就是为难市委、市政府” “我们密集考察了重庆、福建、江西、江苏等地数个城市,最终被萍乡市的锐意进取精神、高效务实作风、优良营商环境所打动,选择落户萍乡经开区。”2月20日,在2019年萍乡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浙江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先玉现身说法,对萍乡投资环境褒奖肯定。 2018年11月7日,星星科技签约落户经开区后,用时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新公司注册、过渡厂房装修及设备安装调试。目前,星星科技在经开区的60多万平方米厂房及宿舍综合楼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谁为难企业,谁就是为难市委、市政府;谁欺负企业,谁就是欺负市委书记、市长;谁对不起企业,谁就对不起萍乡的父老乡亲。”2016年,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为企业撑腰。 近年来,按照打造“五型”政府和“四最”发展环境的要求,我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次不跑、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环境和人才引进环境,切实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竭尽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保驾护航。 为增进政企间沟通交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我市建立了政企双月恳谈会制度。2016年4月28日第一次政企双月恳谈会以来,每两个月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已成为我市党政主要领导一项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已累计举办17次,收集解决一批企业反映的问题,赢得广大企业家的广泛好评。 筑好巢,引凤来。2018年,我市成功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星星科技、60亿元的哈工大机器人、30亿元的西人马智能医疗芯片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项目。 如今的萍乡,五大传统产业如同“老树”发新芽、长新枝、开新花、结硕果,六大新兴主导产业如同东升的旭日,蓬勃发展,照亮了萍乡的未来;一个个重大项目,如同力举千钧的“小巨人”,托起了萍乡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