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我市以科技创新驱动跨越式发展

2019-9-18 14:07|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这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智慧汇聚潮流;这是一个创业的城市,奋斗缔造传奇。从“先有窑下,后有饶州”的民间传说,到“北有开平,南有萍乡”的近代煤炭工业繁盛格局,再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全国样板”,萍乡这片沃土被吴 ...

这是一个创新的城市,智慧汇聚潮流;这是一个创业的城市,奋斗缔造传奇。从“先有窑下,后有饶州”的民间传说,到“北有开平,南有萍乡”的近代煤炭工业繁盛格局,再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全国样板”,萍乡这片沃土被吴楚文化滋养千年,孕育出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创新激发新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萍乡这座百年老工矿城市,正面临资源枯竭、产能过剩和环境保护多重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年大变样”的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市本级出台《萍乡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关于实施“昭萍英才计划”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若干举措》等一系列文件。各县区相继制定产业创新扶持政策:芦溪县的《关于加快电瓷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兑现政策奖金1100多万元;湘东区的《工业陶瓷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十条政策》,设立5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和200万元人才奖励基金;上栗县的《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实施意见》,设立1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创新理念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合作开启新篇章

萍乡是一个开明开放的城市。近3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科技开放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院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协议,新建东北大学、上海大学等3家高校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与乌克兰国家冶金学院、东北大学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中乌院士工作站。目前,我市和国内19所产业关联度较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96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联系,全市80%以上的规上企业、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院校开展了合作,院士经济、博士产业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能力实现新提升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5511”倍增计划,构建产业创新支撑体系。我市获批国家级环保产业新材料及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上栗粉末冶金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芦溪国家农业科技园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评估,经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基地等各类省级创新平台载体33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总数达153家,获批省级瞪羚企业4家。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176%、229%,格丰科技荣获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中材电瓷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蓝翔重工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科技成果奖励实现近30年来新的突破。科技协同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食品医药、海绵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服务形成新格局

3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实现由服务小众向服务大众转变,由科技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充分发挥高校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平台作用,创新“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累计为近2000家企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服务,技术转移服务企业230多家,成功实现产业化项目100余项,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企业370多家,共享次数近千次。新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孵化器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16家。投资5000余万元市县共建的市科技创新中心,将打造成为集市校合作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平台、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3年来,我市通过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闯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变”出了“三年大变样”的新天地。创新引领,逐梦未来。我市将树立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以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五年新跨越”目标奋力书写科技事业新篇章。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