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琳、刘雪明报道:在江西萍乡,有一个名叫万龙山的小山乡,它坐落在群山怀抱中,从前,它寂寂无名,许多人提起它更多的形容是“偏僻落后”,或者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近年来,这个小山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以破茧成蝶的攻势,迎来了美丽蜕变,成为省内外游客乡村旅游的热点,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红火,幸福指数直线提升。 打造公园式村庄 乡村振兴有样板 “在这里生活,就像每天在逛公园一样。”在萍乡万龙山乡桂花村,这是不少村民发出的感叹。 2018年,万龙山乡引进的桂花生态园项目在桂花村落地,园区总面积20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由休闲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接待区、电商营销区四个部分组成,桂花村的村容村貌也由此开始发生了大变样:无序的村道“变成”彩色自行车绿道绵延数公里,和村里的电商扶贫站、宽阔的省道相连;路边、田地间的杂草“变成”夹道的玫瑰、成片向日葵,在夏日散发怡人的香气;被荒废的地头“变成”极富现代科技气息的智能温室大棚,引来无数研学的学子;破旧脏污的村道墙面整齐洁白,栩栩如生的画作增添了几分热闹;杂乱的村级活动场所“变成”室内篮球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激烈的赛事。人居环境的变化只是“大变样”中的一部分,更可喜的是村民们的去“钱袋子”变鼓了,精神文化生活变丰富了。 桂花生态园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模式解决了大约150名贫困群众就业问题,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园区内种植着桑葚、猕猴桃、百香果、水果玉米、羊角蜜甜瓜、菱角、皇菊、安福柚子等多个品种的经济作物,又有电商扶贫站帮忙线上线下销售,不少村民还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为来往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因此致富增收的村民们安了心,许多贫困户也因此成功“摘帽”。 村里的农家书屋有上百种、数千册图书可供村民们免费借阅;室内篮球场中广场舞、篮球赛轮番上演;各大节日举办了形式丰富多彩的集体庆祝活动。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的留守儿童关爱学校也为村民们解决了孩子周末没人管的难题,由村里的退休教师、老党员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绘画、朗诵、二胡等。 公园式的生活环境、百姓富裕的生活条件、充实丰富的文化生活,桂花村是万龙山乡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如今这个缩影已经逐步在整个万龙山乡全面进行推广。 基层党建显成效 领航乡村全面发展 万龙山乡通过全方位加强基层党建领航全乡发展。全面落实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委提出的“筑巢、育苗、温暖、阳光”四大工程,全力改造和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大力发掘和培养年轻后备干部,建立乡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现了“议事有场所、干事有人才、成事有财力、办事有底气”;以桂花村党支部为示范,以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分类管理为抓手,在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殡葬改革等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擦亮了“武功山上党旗红”的党建品牌;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桂花村建立的留守儿童关爱学校,茅店村建立“志愿服务超市”,东坑村打造“邻里服务平台”等赢得了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此外,万龙山乡党委积极探索党建+文明创建评比模式,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文明评比活动,表彰了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居)民、文明学习标兵等80余人。通过倡导移风易俗,学习身边好人,广树文明新风,茅店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万龙山乡还全面推进廉洁萍乡建设,深挖本土文化根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传承革命先烈吃苦耐劳、艰苦朴素、严格认真的好家风好家训,发扬万龙山农垦精神,全面提升打造了万龙山乡龙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农垦记忆馆;同时通过乡村两级干部集中学习月活动、机关干部值班夜学制度、“三维立体考核”、纪委明察暗访、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一系列抓党风建设的举措,促进了乡村两级干部作风转变,在全乡上下营造了廉洁高效、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做好产业发展文章 实现旅游新突破 万龙山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种植的高山有机茶远销全国,赢得了广泛赞誉,茶产业也成为了该乡的主导产业之一,如今,全乡正在大力推广“一户一亩茶”发展模式;山野中丰富的毛竹成为了竹产品加工的天然原料,雾竹牌野山竹笋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用本地好豆好水酿出来的“林氏泉水”豆腐走向了大都市,成为了受人追捧的“网红”品牌;这里的高山有机蔬菜、紫红米、猕猴桃、百香果、桑葚、菊花等几十种特色种植一应俱全,天然富氡的温泉、刺激尖叫的漂流和盛夏必来的避暑圣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带动了服务业的飞速发展,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里的产业发展遍地开花。2018年以来,万龙山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连年翻番,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强力保障民生 为百姓生活护航 近年来,万龙山乡对基础设施、殡葬改革、脱贫攻坚等多件民生工作强抓严管,取得了丰硕成果。基础设施方面,多措并举解决村民住与行的难题,以实际行动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该乡从2012年开始总投资1695.57万元陆续完成了20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打造了两个安置小区,在山上居住的老百姓可申请“移居”,山上的住房将进行拆除或改造成为生产用房。“双管齐下”全部改造完工垦区危房改造指标6892户,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同时还对辖区内的公路进行了建设和改造升级,截至目前共完成了27条49.9公里公路建设和90%以上村级公路铺设了沥青路面,实现白改黑。 殡葬改革方面,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全乡公墓建设、火化率和入墓率均达到100%,改革成果走在萍乡市前列。脱贫攻坚方面,万龙山乡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好旅游扶贫和产业扶贫文章,实现“让农民变员工,让农民变老板,让土产变特产,让民房变客房”,全面推行“一户一亩茶”、“一户一亩果”、“一户一亩菜”的产业扶贫和“一户一就业”就业扶贫策略,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脱贫成效全面提升。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63户1735人,目前已经顺利脱贫491户1561人,槽下村、龙山村和三星村三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已成功脱贫摘帽。 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乡村未来发展可期 万龙山乡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全乡共有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38.5亿元。一统庄园田园综合体项目总面积400余亩,总投资2亿元,拟打造一个集科研教育、养生、健康、自然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建设用地等待土地出让挂牌;龙栖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占地面积约800亩,总投资约10亿元,以万龙山乡独特的温泉养生资源和返璞归真的忘忧森林资源,融入国内及国际领先的景区森林温泉度假理念,打造集温泉度假酒店、裸心花园、慢运动小镇和郊野公园为一体的特色的旅游度假区,预计年底将动工建设;“萍乡武功山·花漫里旅游小镇”,总投资1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70亩,是打造可标榜区域旅游形象成果的优质旅游产品,完善武功山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带动区域周边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区域旅游体验式服务效果,该项目10月份将动工建设;桂花生态园项目,园区总面积20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全面完工;温泉度假村项目以温泉养生为主题,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建设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度假村。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度假村项目建设已全面完工;温泉度假村二期项目总投资5亿元,依托万龙山乡温泉和生态资源,打造一个宁静、温馨、自然的生态温泉休闲度假住区。 此外,万龙山乡今年3月份成功勘探一口日出水量达520吨/天、水温达56摄氏度的温泉井,紧接着8月份又勘探出一口出水量可超800吨/天、水温达到60摄氏度的温泉井,为打造万龙山温泉小镇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立足长远发展 紧盯生态环保红线 万龙山乡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制定了工业企业负面清单,对于清单中的企业入驻持“一票否决”态度,将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因素扼杀在摇篮中。建立了河长制管理体系,高标准打造了防洪工程,对全乡水电站的生态放流情况摸底调查,严格控制生态放流,桂花村和牛宕村被评为省级水生态文明村。严控畜禽养殖污染,严禁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禁养区10个养猪场已全部拆除,拆除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并出台了限养区养猪场有序退出奖补政策。 加强了对羊狮幕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对南方红豆衫、银杏等国家保护植物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植被、开山采石、乱取土、违章搭建等破坏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努力营造保护区原生态环境。狠抓森林防火和造林绿化工作,按照处处是景点、处处有风景的要求,对乡村公路、旅游公路沿线和村庄空闲地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全域环境呈现出更加优美的喜人景象。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做到清洁员、垃圾设备、垃圾拖运全覆盖,完成了环卫工作市场化模式转换,全乡垃圾全部外运环保处理。对街道占道经营、乱搭乱建行为进行了劝导和制止。 此外,近年来,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点建设,持续加大打击“两违”力度,创新“清洁家庭”评比活动,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由“乡下农村”成功转变为“花园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