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01一、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萍乡经济发展呈现出以农业发展为主的产业格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1.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仅763万元,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80亿元,达480.42亿元,比1949年增长1329.9倍。194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比第一产业低2137万元,经过70年的发展壮大,到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分别超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总量421亿元、11.2亿元。2009-2018年十年服务业增加值合计达2934.3亿元,是前60年合计的2.8倍。 2.服务业增速加快占比提升。1949-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分别高出GDP、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2.5、7.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67.1:15.2:17.7调整为2018年的5.9:46.5:47.6。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较1949年提高了29.9个百分点。全市经济结构由工业为主导向以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 3.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强。建国70年来,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之时,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0%左右;改革开放之初,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5%左右;到2018年,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5.8%,成为支撑萍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4.服务业市场日益繁荣。服务业私营企业单位数由2000年的331家增加到2018年的19108家,平均每年增加2347家。服务业个体工商户由2000年的14053户增加到2018年的81768户,平均每年增加3762户。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02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凸显 全市服务业发展实力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就业、投资、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服务业吸引就业能力持续增强。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前期,工业和农业是吸引就业的主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进入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员连年增长。1949-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员累计增加44.94万人,对全部就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8.8%。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员达到45.81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总数的38.11%,较1949年提高35.01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当前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从收入水平看,服务业平均工资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2018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0万元,分别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35万元和1.25万元。分行业看,有4个行业的平均工资超过8万,其中有3个是服务业行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平均工资8.76万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39万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8.32万元。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升。 2. 服务业吸纳投资能力大幅提升。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服务业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萍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分别比第二产业、全部投资增速高1.8、2.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3.5%,比2007年提升25.2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萍乡大力发展服务业,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2013年的1.5:77.8:20.7调整为2018年的2.2:54.2:43.6,投资结构更趋优化。 3.服务业贡献税收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服务业发展的不断加快,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01-2018年,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由24.8%提高到52.9%,提高28.1个百分点。自2014年以来连续5年对税收收入贡献过半。2018年,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68.52亿元,比上年增长8.74%,服务业成为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 03三、传统服务业稳健发展 1.交通运输业面貌一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坚持“交通先行、服务经济、城乡协调”的理念,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培育发展运输市场,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全市公路里程7800公里,比1949年增长55.9倍;全市社会公路货运量4190万吨,比1949年增长774.9倍;公路货运周转量660229万吨公里,比1949年增长4.2万倍;全市公路客运量5839万人次,比1957年增长399.8倍;全市公路客运周转量102346万人公里,比1957年增长378.8倍。2012-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道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0%。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以G60沪昆高速公路(昌金段)、国道G320和S89上莲高速公路、国道G319为主的两横两纵交通主干线,道路网线贯通全市。铁路网已形成了以沪昆铁路、沪昆客专和衡茶吉铁路“三横”架构。2013年,沪昆客专杭南长段经萍乡并设立萍乡北站,标志着萍乡进入高铁时代。长赣高铁经过萍乡并设站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建成后萍乡将形成高铁“十”字交叉,成为每个县区都通高铁的城市。 2.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化和住房消费各项政策的陆续出台和落实,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房地产企业93家,是2001年的2.4倍;房地产销售面积179.58万平方米,是2001年的6.6倍。恒大,碧桂园和绿地等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带来了先进的开发理念、管理和营销模式,促进了全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3.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告别了物资短缺时代,商品供应日益丰富充裕,超市、商店星罗棋布,购物越来越方便,人民生活得到更多方便和实惠。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83亿元,比1949年增长2078倍。分行业看,2018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比1949年增长1914倍,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比1949年增长4111倍。 04四、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服务业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新动能茁壮成长,引领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与商务活动融合的产物,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十八大以来,全市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园区和电商龙头企业茁壮成长。网优、萍实之乡、供销e家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黄家将”、“毛家湾”、“甘源食品”、“萍实之乡”等企业品牌做大做强。2018年,“莲花老表”建设了12000多亩生态大米种植基地,建设发展莲花老表O2O社群米店30多家,实现线上销售100多万元;毛家湾通过与芦溪银河镇紫溪村有机蔬菜基地、市春风种养专业合作社、上栗县石溪种养专业合作社等进行战略合作,并投资专业养殖基地,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4300多户。2018年,全市建立各类电商服务站点数1017个。电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邮政快递行业迅速发展。201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8.48亿元,是1949年的17200倍。全市邮政寄递服务完成2697.38万件,比上年增长2.3%。全市快递业务完成1385.93万件,比上年增长31.9%;快递业务收入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3%。 2.城市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在经历了将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严格区分的时代后,单一的地产开发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居住要求,城市综合体孕育而生。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自2016年以来,全市城市综合体共计5个,入驻商户732户,营业收入8.91亿元,经营面积22.22万平方米,车位3989个。特别是2018年润达国际以全年客流突破三千万人次,销售额突破8亿元的成绩位居全省前茅。 3.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成长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推动着新兴服务业企业快速成长。2012-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互联网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55.1%和12.5%,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江西网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资讯服务、平台服务、网络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拥有网优商城、网优在线回收、网优拍三大交易平台,并建设了英文和日文国际站点,配置网优二手网APP、网优回收APP、网优拍APP及触屏版服务,实现三网覆盖,已于2016年8月挂牌新三板。 05五、幸福产业快速崛起 建国70年来,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品质和服务更加注重、消费方式更加多元化。特别是近些年来,伴随旅游、文化、健康养老、教育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幸福服务业快速崛起,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的同时,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1.旅游服务业繁荣发展。全市认真贯彻旅游强市战略,加快发展优质旅游,突出建设武功山、安源、杨岐山三大景区和发展全域旅游,旅游产业呈现出重点景区、重要节点井喷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火爆异常,旅游质量和旅游环境明显提升的显著特点。2018年共接待旅客4947.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9.03亿元,同比增长28%,总量是2000年的84倍。重点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武功山景区依托高山草甸、千年古祭坛、瀑布温泉等特色资源和蜚声全国的户外运动品牌,打造成了全国著名的户外运动和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安源景区充分发掘安源近代工业文明和红色基因,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安源风情老街建设。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统筹抓好杨岐宗祖庭、地下溶洞群和山地森林景观资源开发利用,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市场火热,赏花经济多次热播央视。省5A级乡村旅游点芦溪仙凤三宝生态园高标准打造,已达到4A级景区水平。2018年全市4A级乡村旅游点增至19家。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以甘祖昌、龚全珍先进事迹为题材的电视剧《初心》2018年初在央视一套热播,使莲花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新热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获评“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优秀研学旅行机构”,2018年共接待来自北京、南京、长沙、南昌、宜春等地研学旅行的师生近10万人次。 2.文化服务业生机勃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70年来,全市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大大的提升了全市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14家,比2010年增加9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14亿元,比2010年增长5.91倍。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娱乐业1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7.8%。1952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仅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和电视台0个;到2018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增加到10个(含个体),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4个,电视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30.37万户。全市完成了51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7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国首座红领巾主题纪念馆“安源红领巾”纪念馆、首个民营雷锋文化博物馆在萍乡建成。 3.健康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70年来,全市健康、养老领域相关硬件设施、专业人员、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全市卫生机构数由1949年的9个增至2018年1408个(含村卫生所、诊所、防保站);卫生机构床位数由46张增至12319张;医疗卫生人员由961人增至17056人。全市80家养老机构,有17家内设了卫生室(康复医院、医务室、诊所),57家与就近医疗卫生机构或特约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全市有5家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老年病科,设置养老床位210张;有27家社区卫生计生服务中心设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护理中心;全市9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开通了老年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 4.教育业均衡发展。70年来,全市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条件逐步改善,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普通及成人高等学校从1949年的0所增加到4所;中等职业学校从1949年的1所增加到2018年的20所;普通中学从1949年的4所增加到2018年的109所;小学从1949年的755所减少到2018年的359所;幼儿园从1978年的79所增加到2018年的739所。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入学率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居全省前列。全市普通高考录取率83.8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小学阶段毛入学率从1949年的70.3%提高到2018年的100%。教育手段与时俱进,信息化水平高。全市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全市多媒体教室拥有率为89.62%。回眸70载岁月,萍乡服务业规模日益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服务业将继续拓展和创新服务业内容、业态和模式,服务业发展规模、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综合实力会大幅增强,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