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能源篇】砥砺奋进70年 能源发展谱新篇

2019-9-25 21:24|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

摘要: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建国70年来,我市能源事业沧桑巨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大力推动能源建设,能源产业迅速壮大,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萍 ...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建国70年来,我市能源事业沧桑巨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大力推动能源建设,能源产业迅速壮大,能源生产不断攻坚克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行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01


一、能源建设成效明显  能源体系转型升级 

  能源工业是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电力工业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很重视能源工业的建设,坚持煤水齐开发,水火电并举。1955年安源煤矿经过重建成为萍乡矿务局主力矿井,原煤产量达到109万吨,旧萍矿经营半个世纪希望达到而未能达到的年产百万吨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6年实现了。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我市能源工业体系不断发展升级。

 (一)能源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要求逐步提高,我市能源产业发展向新能源转型升级,生产结构逐步向清洁能源调整。原煤生产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49年至2009年,原煤生产量不断提高,由25万吨增加到1225万吨,增长48倍。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展,我市原煤生产量从2009年开始逐年大幅减少。2018年原煤产量212.93万吨,比2009年下降82.6%,年均下降17.6% 。清洁的一次电力生产占比持续提高。“十二五”时期后,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始起步并快速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8.21万千瓦,年发电量0.05亿千瓦时,之后先后建成投产了中节能莲花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萍乡江能光伏电业有限公司等光伏发电站。到2018年末,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85万千瓦,年发电量1.23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分别比2015年增长0.7倍和23.6倍。一次电力占比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从2015年的2.13%增长到2018年的6.14%,提高了4.01个百分点。


 (二)能源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建国以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75年,萍乡供电局的供电量2.35亿千瓦时,售电量2.16亿千瓦时。1987年,萍矿第一座利用煤矸石为主要燃料发电的高坑发电厂建成投产,生产规模为3*6000KW发电机组,配套3台35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年发电量1亿多千瓦时,年利用煤矸石近40万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2015年之后随着华能安源发电厂、中节能莲花太阳能光伏发电厂、萍乡江能光伏电厂等一批发电厂的新建投产,我市电力生产量不断攀升,继1994年突破10亿千瓦后,2003年突破20亿千瓦时,2015年突破30亿千瓦时,2018年发电量达87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35倍。


 (三)能源消费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产品消费规模走过了由小变大、屡上台阶的辉煌历程。电力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撑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力发展。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稳步增长,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86017万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6.7倍;工业用电量累计467590万千瓦时,比2000年增长6.2倍(见图2)。



 (四)能源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我市能源工业装备在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配电网发展取得成效。截至2018年底,萍乡电网覆盖着整个萍乡区域范围,位于江西省西部,是江西电网西、南、北进行电力交换的枢纽,电力传输必经之地。萍乡市共有110kV变电站31座(其中公用23座),主变56台(其中公用41台),主变容量2152MVA(其中公用1592.5MVA),变电站10kV出线间隔总数为305个,其中剩余10kV出线间隔45个。110kV 线路条数共计44条,线路长度为491.366km,全部为架空线路。企业和用户对光伏项目都表现有持续的积极性,因此我市已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省前列。截止2018年12月底,我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171.3MW,约占全省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总装机容量的15.26%,累计完成总投资近5亿元。截止目前2019年8月份,光伏地面电站并网104.7MW,光伏分布式并网66.6MW,累计光伏发电并网171.3MW。


02

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优化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随着城市转型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


(一)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万元GDP能耗是反映一个地区能耗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其下降率反映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程度。2018年万元GDP能耗为0.78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79%,较2012年下降37.2%。“十二五”以来,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年年超额完成全市的年度目标任务,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1)。其中,201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9.18%,降幅居全省11个设区市第一位。“十二五”以来,我市在全省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中,年年名列前茅;“十三五”以来,我市在全省政府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单位GDP电耗也逐年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使得全市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依赖程度得到缓解,合理利用和节约了资源(见图3)。




 (二)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化

  进入新世纪,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已从2000年的14.4:54.3:31.3调整为5.9:46.5:47.6,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6.3个百分点。一是三次产业结构向绿色化调优。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是绿色产业。2018年我市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7.6%,比1978年上升了24.7个百分点,比2000年上升了16.3个百分点(见图4)。


(三)工业产业转型发展,引领节能降耗阔步前行

  1.不断降低单位能耗。工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2018年工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50.2%;同时工业又是我市能源消耗的主渠道,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2.9%,所以工业也是节能降耗的主阵地。从2012年至2018年,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8.59%、7.20%、9.35%、5.33%、3.11%、9.27%和7.03%,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8年,我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2年累计下降34.9%,年均下降6.92%。2018年,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82.25万吨标煤,比2012年累计下降16.0%,规上工业能耗累计速度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的累计增速7.6个百分点。这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工业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2.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是直观反映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进步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2018年,我市重点监测的15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10项指标值低于2012年,优化率为66.7%。其中,反映钢铁、电力、化工、石油炼焦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的指标中,部分指标进一步优化,其中降幅较大的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吨钢综合能耗和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分别下降24.7%、11.3%和10.0%(见表2)。


03

三、产能结构不断优化 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

  我市对一批传统产业实行了绿色化改造,通过对钢铁、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的工艺改造,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137个,涉及水泥、钢铁、玻璃、印染等多个行业,使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0年的66.1%下降到2018年的64.6%。


 (一)落后产能的大力淘汰  1.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为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城市转型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市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2012-2015年,全市共计淘汰落后产能项目90个,涉及水泥370万吨、炼钢38.5万吨、平板玻璃170万重量箱、造纸112.1万吨、酒精12万吨、印染17400万米、炼铁74万吨、焦炭110万吨、铁合金15万吨、电石2.4万吨、铅冶炼1万吨、制革41万标张、铅蓄电池332万千伏安(见表3)。                      

  2.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一是化解煤炭产能401万吨。十三五以来,全市通过煤矿整顿关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煤炭治超工作力度等举措,有效改善全市生态环境。“十三五”共计关闭地方煤矿81个,退出产能401万吨。2016年关闭地方煤矿51个,退出产能267万吨;2017年关闭地方煤矿6个,退出产能28万吨;2018年关闭地方煤矿9个,退出产能40万吨;2019年计划关闭煤矿2个,退出产能10万吨;2020年计划关闭煤矿13个,退出产能56万吨。二是去钢铁产能215万吨。“十三五”期间,我市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为215万吨,分别为:江西萍特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萍特钢)拥有的155万吨产能以及萍乡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萍安钢)关停的60万吨产能。其中,萍特钢去产能的主要炼钢设备为70吨电炉2台;萍钢去产能的主要炼铁设备为420立方米高炉1座,主要炼钢设备为35吨转炉1台。2016年底,经国家和省两级验收,上述设备已经拆除并实现不可逆淘汰,因此我市已完成“十三五”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任务。三是去玻璃产能248万重量箱。我市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全部来自于萍乡矿业集团权属企业萍乡浮法玻璃厂,企业仅有1条600吨/日浮法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年产能约350万重量箱。企业于2014年6月已经淘汰1条400吨/日平板玻璃生产线,完成去产能248万重量箱。四是全部淘汰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十二五”期间,我市水泥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已经全部完成淘汰,目前我市水泥行业熟料生产企业有4户,年设计生产能力900万吨,分别为江西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日产水泥熟料4500吨和4800吨生产线各1条、中材萍乡水泥有限公司日产水泥熟料4500吨和2500吨生产线各1条、江西芦溪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日产熟料2500吨生产线1条、惠金集团萍乡昌盛水泥厂日产水泥熟料3000吨生产线1条,以上均为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

 (二)新型能源的快速发展  1.加大能源回收与循环利用。十八大以来,我市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回收利用水平。201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48.4%。其中,火力发电转换效率42.5%,比2012年提高 14.2个百分点。企业回收利用各类能源120.78万吨标准煤,能源回收利用合计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消费量的比重达到25.0%,比2012年该项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能源回收利用项目中,龙发实业“陶瓷废渣回收利用”项目,年回收利用陶瓷废渣2.8万吨生产透水砖,实现了工业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

  2.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一是天然气的发展使用。2012年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萍乡接收站正式投产点火,“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正式进入萍乡。近年来,我市长输天然气管网发展迅速,截止到2018年底,境内已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2566公里,加快推进县区天然气管道建设,2013年3月湘东、莲花天然气管道投运,计划上栗天然气管道2020年开工建设,通过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等措施,逐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调整能源使用结构。二是中节能垃圾发电项目。该项目2017年12月投产,年焚烧垃圾23.3万吨,发电0.9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18万吨。三是余热余能发电项目。我市萍安钢、中材水泥等5户工业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2018年发电量10.82亿千瓦时,比2012年增长400.9%。四是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2018年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包括纯电动车、燃料电池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共1196辆,比2012年增长598倍。


  建国7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转型变革任重道远,传统能源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仍较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率亟待提升,节能降耗面临阶段性压力,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仍需继续努力。“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紧紧围绕我市“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 ”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