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萍水河畔新发展政协委员看变化”创新性履职主题活动前,我们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搜集萍水河的卫星地图。 因为地图有些滞后,考察队员们决定借助无人机进行实地拍摄并制作最新的萍水河全景VR。将两种地图重叠,比对之后,大家惊奇地发现,卫星地图上很多杂草丛生或者泥土裸露的荒滩在我们最新的航拍地图上找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花园般的湿地公园。 活动第五天,我们从赤山镇沿着萍水河行进到了萍水河进城的地方。十年前的卫星图上,狭长的河道两岸荒草密布,坍塌的河岸犬牙交错般绵延,分不清哪里是河道、哪里是农田。在田中附近,裸露的泥土堆积,形成大片的荒滩。但现在呈现在无人机航拍图里的是什么呢?整齐的河道坡岸、招摇的绿色水草,一列高铁横跨萍水河飞驰而过。画面前移,一大片波光潋滟的浩荡湖面出现在镜头里。 经开区政协联络组的负责人带我们沿着河岸进入了图画里。萍水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经过一段人工河道绕进了巨大的洼地,仿佛在蜿蜒的藤蔓上结出了一个巨大的果实。内部水体面积约77万平方米的萍水湖湿地公园因此形成。蓝天白云下,不少悠闲的垂钓者安坐在微风拂面的湖边绿地旁享受钓鱼之乐。葱郁的树木、雅致的亭台、供野生动物栖息的生态小岛、长达6公里的环湖绿道,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惊喜不止于此。经过大湖的沉淀净化后,从萍水湖出水坝倾泻而下的河水显得清澈喜人,在下游河道泛着粼粼波光,让摄影者不停按下快门。 第二天,队伍继续前行。在五陂镇长潭村,无人机传回的图片再次与卫星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附近的村民骄傲地告诉我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依托萍水河的支流南坑河打造了十里花溪,给市民们创造了又一个休闲的绝佳去处。 走过长潭村便是湘东的地界。麻山镇佳沙洲的地貌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新旧全景图却比对出了完全不同的韵味。卫星图上杂乱无章的草滩被航拍图上错落有致的景观草木替代,十多只白鹭点缀在画面上。随着我们的脚步,更美的画面、更大的花园呈现在了考察队伍的眼前。在麻山镇小桥村附近,依托萍水河生态修复工程,佳沙洲湿地、陈家湾湿地成为连成一片的大景观。修缮一新的善洲桥提供了图片对比的位置定位,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荒滩变花园、旧貌换新颜的震撼。 这种震撼并不仅限一地一景,连续多日的沿河考察中,时不时就让我们每一个参与者发出赞叹。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中,萍乡与共和国一同进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民生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环境大变样,越来越多的湿地、越来越多的公共休闲景观,让曾经的不毛之地、曾经的乱石荒滩,成为市民身边的免费花园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