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采访团记者走进江西萍乡。记者了解到,在抓好城市“面子”改善的同时,萍乡更注重抓好城市“里子”工程,即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坚持以德润城,突出道德内涵,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进一步擦亮了“工运摇篮、小城大爱”的城市品牌,不断提高了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注重发挥道德模范好人典型的引领作用 萍乡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好人典型的挖掘培育宣传力度,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厚植好人文化,弘扬新风正气,道德典型层出不穷,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形成了“小城大爱”的萍乡现象。龚全珍老阿姨在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今年又被评为“中国最美奋斗者”。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耄耋老人王振美,“中国保尔”胡启初、“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杨斌圣、“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肖玉玲、“中国好媳妇”饶小亚4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一大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另外,萍乡还有7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8人获评江西省道德模范,80人获评江西好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占总人口比例居全省前列。 在道德模范和众多好人的引领带动下,萍乡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市有注册公益组织42个,志愿服务队伍628支,正式注册志愿者人数达26万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868个,全市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2000次,志愿服务总工时558万小时,受益群众20万余人次。广大志愿者在抗洪抢险、扶贫济困、帮学助学等方面,发挥了前行者、引领者、示范者的作用。特别是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广大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无私奉献,不辞辛劳,积极参与各类文明劝导活动,为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 萍乡还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首个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志愿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在全市广场、公共场馆、车站、景区、政务大厅、医院、学校、社区等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00多个。构建了志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雷锋驿站、爱心小屋、杜鹃花小屋、龚全珍工作室、红领巾书屋等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平台1000余个,打通了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萍乡成为了一座富有温度的城市。 注重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辐射作用 在全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萍乡广泛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窗口、文明社区、文明景区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激活了城市文明的细胞。另外,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及农村“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组织了最美教师、最美交警、最美司机、最美志愿者、最美学生、最美家庭、最美社区、最美校园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教育引导管理并重,全市市民素质大幅提升,文明新风尚深入人心。 注重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萍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等形式丰富、主题鲜明、内容创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积极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创建,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有效促进了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萍乡市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成功举办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萍乡专场活动,“四点半课堂”关爱留守儿童做法在全省推广,周嘉译、王卉霖等6名学生入选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萍乡市卫生职业学院、源南学校等20余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文明校园。 注重发挥创业发展环境的激励作用 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萍乡持续推进“四最”营商环境、“五型”政府建设,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纵深推进“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最大限度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减轻了企业负担,实现“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比率达74.3%,一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纳入“赣服通”网上办理,激发了城市发展活力。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建设为重点,加强征信系统数据库建设,实行诚信单位评定挂牌和信用缺失警示制度,定期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加快推动形成了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2019年8月份萍乡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列第38位,连续9个月位列江西省第一。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