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筑造人民“幸福城”

2019-11-25 13:3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发布

摘要: 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2019第32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萍乡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更是萍乡一项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崇德向 ...

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进行时

2019第32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是萍乡实现转型升级、

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

更是萍乡一项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大力弘扬“坚韧不拔、行动自觉、敢于胜利、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创城精神,把文明城市创建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创建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创建利民的决心从未动摇、创建惠民的力度从未减弱,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中,解决了一大批百姓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城乡“颜值”不断刷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工运摇篮、小城大爱”品牌进一步擦亮。

如今的萍城城市更有质感、更有活力、更有温度、更具幸福感百年煤城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刷新”城乡颜值

打造幸福家园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安源新村是萍乡最大最典型的工矿小区,曾因物业管理乏力,小区逐渐沦为管理“真空地带”,群众怨言颇多,反映强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市、区两级将安源新村纳入老旧小区改造,作为主题教育问题整改之一,立行立改,以“拆”破题,对小区内312处、1万余平方米“两违”建筑集中攻坚;以“建”布局,对小区进行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绿化亮化、监控安装等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

▲脏乱不堪、管理失位的安源新村如今改头换面,贯穿整个小区的沥青路平坦整洁,绿化带里草木葱茏,成了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新去处。

多年来,萍乡火车站周边区域环境一直是一块短板,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引得众多周边居民纷纷吐槽。今年以来,市、区两级联合车站下大力气改造提升萍乡火车站周边环境,短短两个月,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走进改造提升后的火车站广场,新栽植的紫薇、大红枫等多种植物鲜艳亮丽,脚底修葺一新的彩色地面干净平坦,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广场前的出租车也有了专用道和停靠点,秩序井然。

▲萍城昔日“地标”华丽变身,已换上新“容颜”。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的东风,萍水湖湿地公园、玉湖公园、翠湖公园等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让市民散步休闲有了更多选择。我市全面推行城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海绵化改造,“白改黑”工程从主城区大街小巷向镇村延伸,完成沥青路面铺设400余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近5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近2.3万盏,铺平了百姓门前路,照亮了百姓窗外灯。

▲玉湖公园

▲萍水湖湿地公园

▲翠湖公园

▲聚龙公园

▲横龙公园

▲这些背街小巷成为萍乡最新“颜值担当”!你去过几个?

在安源区世纪广场公厕门前,显示着每间厕所使用情况的智能显示屏格外显眼。走进公厕,卫生整洁,残疾人、母婴专用厕所的独特设置让人感到温馨。近年来,我市围绕解决市民“如厕难”问题,新建、改造和维修公厕218座,让市民“方便”更方便。

▲干净整洁的公厕环境改造提升了流万、矿区、金陵、春风、滨湖等一批标准化农贸市场,启动了洪山等一批新农贸市场建设,让市民买菜有了更加舒适的体验;新设置无障碍设施3000多个、母婴室210多个,各社区便民市场、运动场地、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机构、银行网点等设施的全面打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让群众有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厚植”好人文化  

擦亮“小城大爱”品牌

一位耄耋老人,捐出50万元积蓄,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擦亮“工运摇篮、小城大爱”品牌。这位老人就是莲花县六市乡太沙村村民王振美。

▲今年9月5日,王振美被授予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是继“老阿姨”龚全珍之后的我市涌现出的又一位全国道德模范。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涌现,引领着萍城大爱风尚:做好事40余年,并带着儿孙投身志愿服务的银发党员段华胜;搭建平台关爱留守儿童、身残志坚被称为“萍乡保尔”的胡启初;带着一批社区大妈帮教刑释人员的“爱心妈妈帮教团”领头人陈淑兰……截至目前,我市先后有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5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人荣获“省道德模范”,1人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人入选“身边好人·温暖中国”十大人物,76人上榜“中国好人榜”,84人上榜“江西好人榜”,77人荣获“市道德模范”及“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推出“萍乡好人”700余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志愿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形成了“小城大爱”的萍乡现象。全市现有注册公益组织42个,志愿服务队伍628支,正式注册志愿者人数26万余人,志愿服务活动项目2868个,全市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超过2000次,志愿服务总工时558万小时。

从小教育孩子学做“好人”。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向国旗敬礼”等形式丰富、主题鲜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围绕“六个好”创建标准,积极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创建,着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一代新人正在健康茁壮成长。

身边好人多起来,社会风尚树起来的同时,我市硬件设施也在与时俱进。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首个中国雷锋文化博物馆,在江西省率先成立了志愿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孵化基地;在全市广场、公共场馆、车站、景区、政务大厅、医院、学校、社区等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300多个。构建了志愿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雷锋驿站、爱心小屋、杜鹃花小屋、龚全珍工作室、红领巾书屋等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平台1000余个,打通了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使萍乡成为了一座更有温度的城市。

“升级”文化供给 

充实文化获得感

冬阳和暖,走进安源区丹江街综合文化站,社区居民在体育惠民文化广场或打篮球,或聊着天;文化志愿者在文化站练习书法,赢得居民围观点赞;图书阅览室里,丹江学校的学生们在书籍的海洋里欢快畅游。正在拉二胡的城南社区宁武莲爽朗地笑着说:“我天天来这里放松、学习,就像你们年轻人说的打卡一样!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完成55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改造提升、73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城区布局24小时智慧书屋、城市书房、借阅书巢等设施。恢复重建开放后的鳌洲书院里,游客纷至,品味书香。院墙下萍水河悠然流淌,百年萍中隔河相望;上游两里许,历史文化名街南正街即将竣工开街。昔日临河而居的棚户区变成了文化景观带,为萍乡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鳌洲书院

南正街庙会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抓手,把各类文化场馆打造成文化阵地。投资10亿元的全市重大历史文化综合项目南正街综合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鳌洲公园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成为萍乡新的城市窗口和城市名片,留住了萍乡的文脉和“乡愁”。投资3亿元的市新图书馆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装修,市博物馆完成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实施'10+20'工程,将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精心打造为公共文化主阵地,完成安源纪念馆等10处红色文化纪念设施的修复提升和孔原故居等20余处革命先烈故居的改造维修;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设近30个红色主题民俗文化馆、近200个红色文化村史馆。

▲正在建设中的图书馆新馆(预计明年开放)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硬件好起来了,活动也随之丰富起来了。9月25日,我市万名干部群众在秋收起义广场集聚,举行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暨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同诵“可爱的中国”、同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歌颂伟大祖国,祝福祖国繁荣富强。此外,我市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精心策划组织了“红色家书”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改革巨变话萍乡”百姓大宣讲、“感恩奋进”脱贫攻坚大宣讲、“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大宣讲。

此外,以“安源之夏”、“百姓大舞台”、“大众舞台”等为平台,组织开展了300余场优秀节目巡演、群众文化下基层等系列群众性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活动,市民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    

“坚守”常态长效  

收获共建共享

在萍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阵风,而是全市人民久久为功的民心工程,走向了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出力、共建共享的氛围。

今年《萍乡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为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整洁有序优美城市环境提供了法律“武器”。《萍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完成起草工作,有望明年正式出台,将为进一步规范引导市民的文明行为,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提供法律保障。

▲围绕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我市大力开展了街容市貌、牛皮癣广告、文明交通、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城乡环境卫生、出租车汽车行业、管网线、“十小”行业、校园周边环境、诚信建设、不文明吸烟、不文明养犬、小区物业规范管理、消防设施安全检查等15项专项整治。几乎每个周末,在萍城各车站、广场、学校等地都能看见穿着红、黄、蓝3种颜色志愿服的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时光 ,为让萍城变得更美丽竭尽所能。在“烟头不落地,萍城更美丽”、文明交通劝导、社区帮创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成为了城市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打造志愿服务岗、志愿服务窗口,让志愿服务更贴心更全面更周到。“您好,业务已办好,请您收好证件和资料。”在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下,不到10分钟时间,周末前来市政务服务大厅为新房缴纳契税和所得税的何女士就办理完全部事宜。“以前来办业务,得工作日请假来,还要排好久的队,现在休息日也能办,还更快捷,真是方便多了。” 自今年我市实行延时和预约服务以来,目前市本级共有125项事项在工作日中午和节假日实行延时服务,209项事项实行预约服务,77项事项实行网上受理服务,截至7月,全市共办理延时预约服务事项25966件。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大美萍乡、大爱萍乡

将按照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创城理念,

在巩固成果基础上,

全面提升精准创建、精细创建、

精致创建水平,

全力打造一个崇德向善、文化厚重、

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新萍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