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习,大兴移风易俗之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近日,上栗县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8〕23号),省民政厅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进绿色殡葬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赣民发〔2016〕25号)文件精神,制定上栗县乱埋乱葬和丧葬陋习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在全域深化乱埋乱葬和丧葬陋习专项整治行动。 整治重点 主要整治乱埋乱葬行为,要求集中安葬,提倡生态安葬,高效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整治丧葬陋习行为,要求在殡仪服务场所集中治丧,提倡丧事简办,文明办丧,彻底消除办丧扰民,办丧影响市容市貌行为,助力文明上栗创建。 治理范围 全县范围内“三沿六区”(沿公路、铁路、河道两侧和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新农村建设点、城区居民住宅区和公共场所。 治理内容 集中治理319国道、萍洪高速、沪昆高铁、省道等县辖区内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和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农田保护区、新农村建设点的乱埋乱葬行为。 集中治理城区范围内以下丧葬陋习行为: 在城区居民住宅区及公共场所搭设户外灵棚、灵堂,播放、吹奏哀乐,燃放鞭炮,撒纸钱及焚烧死者遗物等扰民治丧活动; 在城区看风水,招魂扬幡,摆路祭,请巫婆神汉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做道场、法事以及焚化各类迷信丧葬用品活动;出租冰棺; 在城区街道抬棺(盒)游丧;制作、销售冥币及纸扎祭祀品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非殡仪服务单位人员或利用非殡葬专用车辆承接遗体接运。 方法步骤 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8月-9月):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广告、微信等移动终端,采取发布公告、印发宣传单、编发短信、利用宣传车等形式,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法规政策,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丧葬新风尚。对“三沿六区”和新农村建设点已建的坟墓开展一次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生产销售土葬用品、封建迷信丧葬祭品的厂家商家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3月):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纳入县城、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在确保交通便利的基础上,优先选址在荒山、荒坡、贫瘠地上建设。抓紧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单人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0.5平方米,双人合葬墓穴占地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 集中整治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6月):采取迁坟或者遮挡方式,对现有散埋乱葬情况进行治理。对查不到户主的坟墓,在公告期限内无人认领的,按无主坟墓予以妥善处理。依法处理毁林造坟、毁田造坟以及违规建造的大墓、豪华墓等行为。禁止在规定的整治区域内违规治丧,发现违规治丧行为要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予以制止或查处。对丧葬用品市场进行集中整治。对个体从事或非殡葬专用车辆接运遗体和出租冰棺的坚决予以取缔。 巩固提高阶段(2019年6月以后):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建立殡葬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建立丧葬用品常态化整治工作机制;建立遗体接运车辆准入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对殡葬改革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巩固集中安葬,文明办丧的工作成果。 生老病死,世人难逃。给逝去亲人办好丧事,展现下孝道,本是中华传承了几千年的习俗。但纵观我们身边,乱埋滥葬现象已十分普遍,治丧活动中占用街道和乱搭乱建灵棚办丧事现象随处可见,出殡路上送葬队伍穿街越巷常常造成交通堵塞,“活人墓”修建之风让市民竞相攀比,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治丧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实施殡葬改革,在全社会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尚,是一项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与其薄养厚葬,不如厚养薄葬,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不一定要丧事办得多隆重、坟墓修得多豪华,而在于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用文明丧葬仪式来告慰先辈,用真诚的情感和感恩的心灵追思亲人,用环保、生态、洁净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用更加自然、时尚、文明、环保、节俭的方式表达悼念之情。党员干部带头向乱象说“不”,全体市民自觉响应移风易俗,带给我们的,必定是一个更加文明幸福的新上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