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9年已经结束,回首这一年,是充满温暖的一年,着眼百姓生活所需,顺应时代发展。近三年来,萍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做大“民生蛋糕”,连续实施民生工作“八个全覆盖”“八大工程”“八个提升”等民生实事,解决了群众最关心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赢得了老百姓的由衷点赞和支持拥护,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接下来 这份萍乡2019民生实事“成绩单” 请收好 【关键数字】1.15亿元 “菜场革命”席卷萍乡 农贸市场变“超市” 目标:启动改造提升和新建的7个市场,总投入1.15亿元,面积达20691.5平方米。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自2018年起,按照“立足实际,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的原则,正式启动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行动。2019年,已完成了中心城区凤凰、峡石、新时代市场的改造提升,安源区东门、西门市场,今年元月中旬可改造竣工投入使用;新建的安源区白源市场,经开区洪山、光丰市场明年底前可建成投入使用。 目前,中心城区已完成改造的农贸市场在交易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有了较明显的改观,有效改变了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老、旧、破”和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状况,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在给市民带来更多便捷和舒适的同时,文明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传导。 【关键数字】105071张 创建“公交城市” 努力构建人民群众美好出行新体系 目标:以创建“公交城市”为目标,努力提升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这两年,萍乡以“公交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落实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把“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理念转变成了萍乡的生动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我市公交加入了“全国交通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全面实行了手机微信和支付宝扫码乘坐公交车的支付方式。 在中心城区建设路、公园路、尚贤中路、吴楚北大道等路段,市公安交警支队建成了5条限时公交专用道,总计30公里,并在建设路设置5个路口公交优先车道,向全市发布了《关于启用中心城区限时公交专用道及路口公交优先车道的通告》,使公交2路、19路、25路等多条线路的车辆每小时提速5公里,公共交通正点率90%以上。 近两年,萍乡新开通了6路、23路、52路、67路等4条公交线,还调整优化8条公交线路,还增加了夜间公交和定制公交。 此外,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及伤残退役军人等特需群体提供免费乘车服务,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办理各种专属免费公交卡共计105071张。 【关键数字】18时 推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 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家长上下学接送难的问题 目标:课后托管服务时间最晚至18时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萍乡市教育局、萍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萍乡市财政局、萍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萍乡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可给予补助以及课后服务的具体服务内容等重要事项,加大中国儿童青少年电影院线项目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全市学校体育场、钢琴室等硬件设施利用潜力,积极开展课后服务。 坚持自愿服务原则,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目前,各校分别通过学校张贴公示栏张贴通知、给家长的一封信、班级微信群等方式告知家长,经家长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全市已有3万余名学生受益。 坚持素质拓展原则,利用青少年阳光体育俱乐部、龚全珍式教育工作室、志愿者服务站等积极开展“四点半课堂”体艺、科技、学业辅导等活动,组织党员、教师、特聘优秀家长等辅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进行海量阅读、开展文体活动,部分学校还组织学生到附近社区开展打扫卫生、发放文明宣传单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青少年心理正能量提升。 【关键数字】168个 萍乡新建健身工程覆盖九成 街镇群众乐享体育“红利” 目标:全力提升更加优质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新建健身工程168个,全市乡镇、街道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为90.79%,村、社区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为91.95%、均超过去年全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序时进度。 以奥体公园、市本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为龙头,全面加快了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 全市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飞速发展,目前,聚龙公园、安源快乐体育园、芦溪县体育中心、上栗县体育中心、莲花县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同时,多种类型的体育场地配以丰富的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 【关键数字】超100% 惠民生 社会保障事业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的堵点痛点盲点问题,让参保群众办事更加顺畅、舒心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截止到2019年11月,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0.7万人、6.32万人、30.03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4.14%、105.28%、100.11%。全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完成数分别为20.25亿元、6.89亿元、0.96亿元。 萍乡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深化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从提升养老保险覆盖率、提升养老保险待遇、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着手,社会保障事业大提升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提前2个月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养老保险覆盖率由2018年底的94.14%提升至96.05%;全市退休人员新增待遇发放到位,惠及17.86万人,平均增幅5%;社保经办全面推行“叫号服务、网上服务、延时服务、延伸服务和预约服务”,52项社会保险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不跑”,其中31项实现“可延时或预约服务”。 【关键数字】89.1公里 萍乡市力求构建集民生、环保、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 目标:绿道建设提升不低于60公里,争取达到80公里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2019年,萍乡市已开工绿道项目28个,总里程114.1公里,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完成绿道建设提升里程达89.1公里,完成投资17258万元,超额完成年度既定目标。 在绿道项目建设中,我市积极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用绿道串起绿水青山,将市域范围内江河湖泊、风景名胜、郊野空间、公园绿地、历史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串珠成链,在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 2019年,中心城区精心选取了萍水河两岸、玉湖公园、翠湖公园、聚龙公园、鹅湖公园等路段作为示范段先行建设, 除中心城区打造示范段外,莲花县城市绿道,依托滨河生态环境,以清白溪为始点,串联莲江和白马河,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市民游园、湿地博物馆、休憩驿站、等基础设施,全线贯通莲江湿地公园、市民公园、荷博园,建成后广受群众好评。 【关键数字】一级A排放标准 萍乡市相继启动市污水处理厂 溢流口临时应急处理 目标:完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改造提升3个项目,总投入2.81亿元,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从2019年年初开始,为进一步提升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减轻对萍水河水环境影响,萍乡市相继启动了市污水处理厂溢流口临时应急处理、二期扩建以及一期提标改造项目,分别于今年1月底前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溢流口临时应急处理项目,设计处理能力4万吨/日,处理后排水按照一级B标准排放,总氮和总磷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6月底实现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建成试运行目标,设计处理能力4万吨/日,经三个月试运行,于今年10月份正式满负荷运行,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12月23日,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基本建设,开始通水试运行,正式运行后出水水质将达到一级A。 目前,城区经过建设临时应急处理设施、扩建以及提标改造项目,市污水处理厂溢流口溢流污水大幅减少,今年8—10月份期间,有二十多天无溢流,其余时间溢流量也大幅减少。进一步加大了污水处理指标削减力度,有效降低了排放处理后的污水对萍水河水环境影响,改善了萍水河水环境质量。 【关键数字】29.59公里 萍乡市坚持“一盘棋”思路 提升城区污水收集率改善萍水河水环境质量 目标:着力完成好中心城区排水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全面提升排水管网设施建设水平,提高污水有效收集率。 民心指数:★★★★★ 完成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城区污水收集率,改善萍水河水环境质量,萍乡市启动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编制了雨污分流建设专项规划及三年改造计划,对年度实施范围、管网标高、管径大小等进行统一规划,确保项目改造一片,取得成效一片。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共计完成新建污水管网29.59公里、雨水管网18.2公里,完成投资约1.718亿元。 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项目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原萍高路无人行道、无排水系统,路面坑洼,市容环境差,一下大雨排水不及时,容易形成内涝,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后人行道平整美观,排水系统功能完善,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 下一步,萍乡市将继续有序实施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工作,力争到2022年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部改造任务,实现雨水、清水同生活污水分流,大幅提高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处理率。 为民生“加速” 为生活“加温” 为幸福“加码” 一件件关乎切身生活的民生实事, 托起萍乡人稳稳的幸福! 2020,在萍乡生活将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