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契机,我市把培育发展海绵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我市推动本地一大批传统的陶瓷、管道等建材企业成功转型,涌现了一批在海绵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研发生产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并初步建立起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海绵产业链,形成规划设计、建筑工程、道路桥梁等海绵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设立海绵产业发展基金、组建海绵产业投资集团、创建全国首个海绵小镇,打造了集规划、设计、研发等为一体的海绵产业集群,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我市不仅以优异成绩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任务,而且海绵产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打造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与“抢占海绵产业和海绵经济发展先机”双向发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海绵产业作为萍乡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工业平台的核心产业进行布局,先后出台了《萍乡市支持海绵产业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萍乡市海绵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等政策文件,把海绵产业作为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精心培育壮大。 2019年5月16日,我市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海绵智慧城市建设基金,专项投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发起成立的专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支基金。 2019年7月2日,由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整合萍乡市鼎鑫置业有限公司、安源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和萍乡海绵智慧城市建设基金三家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金11亿元的江西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9月9日,江西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以参股形式,入股江西智慧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公共配套服务、土地开发、环保等项目的投资、规划、设计、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去年,龙发实业所生产的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畅销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产值超过2亿元。我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材料及装备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已建立生物陶瓷膜、排污复合管道、水泥透水砖、水泥渗漏管、新型墙体材料、管廊施工设备等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海绵产业链,形成了规划设计、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市政工程、园林绿化、雨水收集等海绵城市产业体系。2019年1月至11月,全市61家海绵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约60亿元,同比增长10%。 作为江西海绵城建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萍乡市鼎鑫置业有限公司在2019年预计完成产值约3亿元。承担了南正街综合改造、城市大厦、市图书馆三个市级重点项目和玉湖岛、吉星街棚户区改造、一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田家炳中学人行道天桥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任务。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另一家子公司,安源路桥集团在2019年共承建工程37个,其中公路桥梁工程24个,路面大中修工程3个,市政工程10个,全年完成工程产值7亿元。与2018年同期比较,工程项目数量增加10个,业务增长率37%,完成产值增加1.5亿元,产值增长率28%。 立足江西、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过去一年,刚成立的江西海绵城建集团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努力实现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力求通过开展多元化经营,多方面提升盈利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集团与中国瑞林、省投资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通过积极吸收优质资本,深化战略性合作,集团发展活力得到明显释放、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2019年,安源路桥集团共参与项目投标46个,中标16个,中标总金额约3.69亿元。在业务拓展方面,安源路桥集团新增市政道路、绿道、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业务9个,签约合同金额8500万元,实现了业务领域新突破。 鼎鑫置业有限公司参股企业鼎源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依托股东资源,在外承揽了多个重点项目业务,积极开展项目招标代理、造价咨询、项目管理及BIM技术咨询等各项工作,实现招标、造价、项目管理业务全覆盖。通过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拓展公司业务,为做大做强公司资产、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产业市场空间巨大,发展海绵产业、海绵经济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