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战“疫”中,那些美丽的身影

2020-2-5 13:3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基层防控一线“不近人情”的兄弟俩,守护的是“大情大义”——党员兄弟俩的守护江裕芳2月1日傍晚,已经在S315公路旁的防疫检测点工作了一天的曾宪春耳朵冻得通红,尽管天快黑了,但他和值守的同事们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

基层防控一线“不近人情”的兄弟俩,守护的是“大情大义”——党员兄弟俩的守护

江裕芳

2月1日傍晚,已经在S315公路旁的防疫检测点工作了一天的曾宪春耳朵冻得通红,尽管天快黑了,但他和值守的同事们丝毫不敢放松警惕,只为守好基层疫情防控的“流动关口”。

“这几天,白天登记在册的通行车辆平均达到50多辆,还不包括劝返的车辆数据。”曾宪春说,每天都要登记通行车辆及人员的出行信息,逐个测量体温,如发现体温异常还要紧急采取措施。

曾宪春所在的防疫监测点位于白竺乡与湖南省攸县连接的主要干道,往来车辆和人员较多,据了解,当前攸县有3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压力较大。

“随着宅居时间的拉长,不少村民产生了躁动心理,来山区徒步散心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为有效防止输入性传染,守好卡点尤为重要。”曾宪春说。

监测点24小时值守,他们都是白竺乡的普通党员干部,包括民警、乡村干部、医护人员等。一个简易帐篷就是他们办公、休息、吃饭的主要场所,里面虽配备着电暖炉、饮水机等,但值守的人多数时间都在户外冒着严寒工作,累了只能坐在椅子上休息。

白竺乡乡长黄永坚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是当前乡镇加强防控疫情最重要的工作,全乡共有300多名基层工作人员日夜值守在乡村疫情防控一线,绝大多数是党员。

曾宪春的哥哥曾宪荣是乡卫生院的医生,“过年都没放假,一直在搞排查、随访。”他说,该乡有43个从武汉返乡的,73个从湖北返乡的,每天都要去给他们测量体温,还要走访其他村民,宣讲防护安全知识。

从大年三十开始,曾宪荣、曾宪春兄弟俩一直在防控一线忙碌着,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父亲瘫痪在床,年前又突然暴瘦,身为医生的曾宪荣早已知晓父亲病危,但疫情当前,兄弟俩毅然选择坚守在防控一线,“我们是党员干部,我们往前站一步,乡亲们才能更安全一米。”

刚换班下来的曾宪荣终于得到片刻放松,一通电话打破了沉静,电话中噩耗来袭:“父亲没撑过去。”曾宪荣瞬间泪流满面,颤抖着拨打还在一线值守的弟弟曾宪春的电话。

作为基层防控疫情的党员干部,曾宪荣兄弟俩最清楚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举办红白喜事以减少人员集聚,对于有效控制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性。兄弟俩当即商量决定丧事简办,自家人简单祭拜,立即火化安葬,不聚集追悼。

“疫情面前这些都是小事,只要乡亲们平安。”作出决定后,兄弟俩给亲朋好友打电话通知,让大家疫情期间不必过来吊唁老人。“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生前就一直崇尚节俭,交代我们丧事简办,现在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能举办群体性聚集活动,我们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带好头,做好表率。”曾宪春真诚地说。

黄永坚说,战“疫”当前,像曾宪春兄弟俩这样的“不近人情”坚守在基层防控一线的党员有很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希望,他们守护的是“大情大义”。

党员夫妻肖孝林、姚小春,从大年三十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在前的党员夫妻

陈佳

“蛮好,体温正常,不用担心,我下午还会来给你们量一次。”“大家这段时间待在家里不要出去串门,出去也要戴好口罩,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做到少外出、不聚餐、不聚会。”在上栗县桐木镇小埠村有一对党员夫妻肖孝林、姚小春,他们从大年三十一直坚守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线,默默地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安全红线。

肖孝林是桐木镇小埠村的乡村医生,有着几十年的从医经验,在当地的卫生计生服务室工作。大年三十上午接到上级要求对本村武汉返乡人员进行体温监测的通知,下午他便带着检测仪器和消毒液罐来到自己所负责区域的监测人员家里,逐户逐人地给他们测量体温,并对返乡人员家里进行消毒杀菌,向他们宣传疫情防护知识。

姚小春是小埠村的妇女主任,在村上工作的这十几年里,她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这次疫情发生她也顾不上家里,天天奔波在外面,下乡排查返乡人员、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上报本村疫情工作情况等。

“每人一天测量两次体温,消毒一天一次就行,要从上午10点开始至下午3点前完成。”肖孝林说道。采访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当时夫妻俩还在吃饭,两人都是忙完之后,临时回来做饭,所以午饭吃得比较晚。

疫情期间,肖孝林每天除了定时上门给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消毒外,剩余时间都是待在诊所里面,热心服务村民,给他们宣传讲解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自我防护。而妻子姚小春每次都要等忙完村里的工作才能赶回来给丈夫做一顿热饭热菜。这段时间,尽管非常忙碌,但夫妻俩谁也没有抱怨,互相加油打气,累了就给对方一个安慰的微笑。

肖孝林、姚小春夫妻俩除了是医生、村干部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党员。“肖孝林夫妻党性意识非常强,在平时的支部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十分活跃,这次在疫情面前他们也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小埠村支部书记帅森林评价说。

“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作为党员,我们应该冲在老百姓前面,而且我们也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姚小春笑着说。

“母女”抗“疫”在一线

王春燕 黄晔

“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大年初一上午8时,青山镇乌石村“第一书记”朱琪与她的“干女儿”黄清便上门为村民发放口罩,手把手教学普及防疫知识。

大年三十,靠着自身努力和“干妈”资助考上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工作的贫困户女孩黄清从北京回到家中,正巧遇见上门开展防疫宣传的“干妈”朱琪。“我现在有能力了,我也要为防控疫情做点事。”黄清跟“干妈”朱琪说出自己的想法。

初一一大早,不顾旅途劳累的黄清便早早地来到了乌石村委会和“干妈”朱琪会合。“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告诉群众疫情怎么防控,出门戴口罩,不要聚会……”朱琪向黄清介绍防疫宣传的重点,黄清边听边记。朱琪和黄清挨家挨户给群众送去口罩,调查登记各户村民家中外出返萍人员信息,并嘱咐他们今年疫情紧张,不要出门乱走,少聚会、少串门。

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科普居家防疫知识……一个上午重复着宣传知识等话语,累得口干舌燥的“母女”俩相视一笑。“我们村的群众都很有防疫意识,面对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疫阻击战,我们青山人一定能取得胜利!”朱琪大声说。

昔日贫困户今日“好战士”

刘琼

“以前都是别人帮助我,现在我也想为别人做点事。”这是大年三十早晨发生在湖上乡凡家村的一幕。贫困户刘志良来到村书记家中,要求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一份力。

2013年,刘志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虽然经过治疗已经康复了,但他还是不能太劳累,所以村书记劝他在家好好休息,可是刘志良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政府帮助了他,是党的扶贫措施让他脱了贫。现在,他的身体好了,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村书记看他这么恳切,才点头答应了,并再三嘱咐他要注意身体。

从那个时候起,刘志良的身影就活跃在村里的各个角落。他一会儿帮忙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一会儿出现在电脑前帮忙整理收集回来的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没过一会儿,他又背起了消毒壶,到村里的公共场所帮忙消毒。不久他又找了一个“新差事”。骑着自行车,拿上小喇叭,做起了流动宣传员。家人劝他:“你的病刚好,不要太累。”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以前人家帮助过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

萍乡好人王俊海勇当宣传员

宋怀高

一大早,上栗县金山镇桥塘村、普化村、小水村的村民就听到广播声“无特殊情况,不聚会,不聚餐,不握手……”一辆白色皮卡宣传车沿金水路缓慢驶过。这辆皮卡车的车主正是2019年第三季度萍乡好人、金山镇新杨村志愿服务队队长王俊海。

连日来,为加强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王俊海的足迹遍布全镇各个村组。宣传内容包括疫情防控、公交停运公告、疫情慈善捐款倡议等等。王俊海的宣传为全镇疫情防控宣传增添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大年初一,王俊海就找到镇宣传办工作人员说:“主任,我正在到各村放广播。请你为我提供更多、更规范的播放内容。”宣传办工作人员马上将录音拷贝到王俊海的U盘里。王俊海拷完广播内容立刻要走,工作人员拦住王俊海问:“老王你有什么要求吗?”他说:“这几天走村宣传,加油用了1000多元,是我自己掏的钱,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我愿意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不会要报酬的。”

除了宣传,王俊海还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各种工作中:他义务参与全村环境卫生整治,不怕脏和累;他奔波在卫生防疫部门之间,运送消毒药品,背起喷雾器四处消毒;自己十分劳累却跟随志愿队慰问检疫检验工作人员。

将军故里的党员志愿者

刘雨晴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坊楼镇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的会议精神,镇、村党员干部积极作为,摸排全镇从鄂返乡或经鄂返乡人员底数,并在全镇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呼吁村民不串门、不拜年、不聚会、不办酒席,注意个人卫生,配合防疫工作。

在坊楼镇众多冲锋在前的党员中,刘金娇是其中之一。在得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后,刘金娇和沿背村的党员志愿者们自发行动起来了。大年三十开始,刘金娇和刘爱凤、陈芬芬、甘林兰、陈小平等20余位党员志愿者便兵分两路在村里忙碌起来。

刘金娇负责1组到4组的宣传,甘林兰等3人则负责5组和6组的宣传,其他人则负责在村内道路各个路口设置劝返点,拦截外来车辆,对非本村车辆进行劝返。

天气不好,他们便戴着斗笠、披着雨衣在村里鸣锣喊话,倡议村民不串门、不聚餐,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他们用两天的时间走遍了村里558户人家,告诉村民要勤洗手、多通风,保持家中环境卫生整洁,并积极与7户要办酒席的人家沟通解释,最终都取消或推迟了酒席。向村中的族老们倡议关闭祠堂等公共活动场所,呼吁村民不要参与聚集性活动。

疫情来临,面对不串门、不聚餐、不办酒席等要求,有村民并不理解。因为过年串门拜年聚餐,在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就这样突然停了,让大家都非常不适应。面对不理解,刘金娇很能体谅村民的想法。数日来她和村里的党员志愿者们一直尽力与村干部一起向村民宣传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有更多的村民能够理解。

“我是党员,我从小就受到甘祖昌将军和龚全珍老阿姨的言传身教,甘将军告诉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要认真,绝不能光说不做,要吃苦耐劳’,现在村里防控压力那么大,如果我们党员不重视,不站出来,那么村民们就更不会重视和理解了!”刘金娇说。

“专接公家活”的刘保金

李翔

天刚微亮,莲花县升坊镇石江村退休老党员刘保金,已经将装满消毒液的喷壶抬上了自家的三轮车。临出门前,他嘱咐院子里的老伴:“在家好好待着,别乱出去走动。”老伴不服气,嘟囔了他一句:“那你还出去。”刘保金摘下口罩,嘿嘿笑着:“老夫老妻这么多年,不知道我是党员啊。”说完便推着三轮车缓缓出了小院,开始一天的志愿消毒行动。

刚推着小车没走多远,早起的村民跟他打趣:“老刘,你现在这是接了公家的业务不是?”“党员不就是专门接公家的业务嘛。”老刘一边回应一边哈哈地笑着,“闲着也是闲着,出来锻炼身体,顺便给村里的祠堂、广场消消毒,免得这些活蹦乱跳的后生崽感染了病。”说完整理整理口罩,老刘顺势踩着脚蹬上了车,往村口的祠堂方向驶去。

自掏腰包,自备工具,主动对村里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杀,每天都要背着手压式喷壶走遍村里祠堂、广场和垃圾集中处理站的角角落落,老刘从大年初二一直坚持到现在。村民们知道他热心公共事业,只是想简简单单为大家做点事情,但毕竟是64岁的人了,每天不顾个人安危,全副武装,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大家充满感动又于心不忍。为了给老刘减轻一点负担,也为了更有效地做好防疫消杀,村里的党员干部和年轻人自发组成了防疫工作队。现在,石江村每天都能看到老刘和村里的防疫工作队交错进行志愿消杀的身影。

“请戴好口罩,远离我”

朱婷婷

张贴防疫标语,日夜巡逻,沿路用大喇叭喊话;村口值守,劝返串门者;加强重点人员居家隔离,提供代买服务;村前屋后,消毒消杀;关闭祠堂,劝散聚集场所村民……莲花县琴亭镇金家村党支部书记金望明白天黑夜“连轴转”,带领47人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紧张有序地开展防疫工作。

然而,2月2日,金家村爆出了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村民小金与湖北返乡人员同车回莲花,途中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顿时,村里人心惶惶,“病毒我也怕,但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村书记,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金望明说得很平静。

职责所系,金望明不得不经常性接触湖北返乡同胞,奋斗在“疫”线、脱不开身的他,自疫情爆发,就进行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自我隔离。

“父老乡亲,近来疫情严重,我虽然身体状况良好,但是不排除携带病毒的可能,为预防疫情扩散,请各位一定要戴好口罩,并且远离我”,为疫情奔走在村前村后的金望明,时刻不忘给村民提个醒。看到聚众打牌,他也会远远地大喊劝导,未曾歇息过的嗓子早已喊哑,听到的村民于心不忍,“乖乖”回家。

家人都为金望明担心,但是他却更担心连累父母妻儿。坚决与家人分餐,单独使用一套餐具,一个人在自家院子里隔离吃饭。工作结束,晚上就回村委会睡觉,避免一切接触。

冬雨连绵,冷风瑟瑟,刚端出来的饭菜已凉透,吃饭吃到一半,米粒已冷得似沙石。看着丈夫穿着简陋的雨衣,累了一天后,将这冷饭冷菜大口地送入嘴中,金望明的妻子忍不住偷抹眼泪。“好好呆在家,不要让大家的付出功亏一篑”,简单嘱咐后,金望明又急匆匆地赶到村委会去了。

黄水先的勇气和底气

李翔

哐!哐!哐!“各位村民,疫情严重、不外出、不聚集、不聚众、居家最安全……”从大年初一起,只要听到这有力的敲锣声、喊话声,莲花县荷塘乡庙下村的村民就知道,是八组组长、老党员黄水先来巡防了。

今年69岁的黄水先,已经有35年党龄,一直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今年春节,疫情来袭,大家都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居家不出门。而黄水先却与众不同,每天都在外“走动”。大年初一,村书记开着自己的皮卡,准备巡村宣传防疫知识,缺一个吃得苦、肯站在车厢里配合喊话的。知道这个事情后,黄水先第一个站出来,他穿着雨衣,戴着口罩,手持扩音喇叭,站在村书记的皮卡车厢内。虽然年近古稀,却神采奕奕,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大年初二,他又主动背着喷雾器,全副武装,穿梭在村里的公共场所和卫生隐患处,进行消毒杀菌。不放过一个角落,不放过一条道路,每天都要绕着村子走好几遍。村民们在路上碰到,问他:“水先,你每天到处跑,不怕吗?”一听这话,黄水先来劲了:“怕?共产党怕过什么?”说完,又低头仔仔细细地喷洒着消毒药水。

就是这样,整个春节,黄水先放弃了与家人嗑瓜子、看新闻、聊家常的时间,每天在外“走动”,巡村消杀、鸣啰喊话。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告诉全村群众,再大的困难面前,共产党员都有勇气和底气。

老党员自购万元消毒液

陈佳

“曾主任,现在疫情这么严重,请帮我找几个人手一起给咱们湖塘的街道和集市消消毒,消毒液我已经买好了,请人的费用也由我出,只要有合适的人就行。”1月28日中午时分,桐木镇湖塘村村干部曾广源接到老党员曾欠华的电话,说自己已经买好了消毒液,正缺人手来消毒。

曾欠华是桐木镇湖塘村2组的村民,同时也是一位有着2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加油站。大年初一,曾欠华本想到当地的药店买些医用口罩,但没想到口罩早已销售一空,根本买不到。初二他早早来到超市想买点消毒液给自家的加油站消消毒,但是货源紧张,他只买了几瓶。在给自家加油站消毒过程中,曾欠华心里估摸着,既然是消毒,何不多买些消毒液给整个湖塘也消消毒。于是他托人四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消毒液。当听说湖南长沙可以买到消毒液时,1月28日一大早,曾欠华就独自一人开着面包车到长沙购买消毒液,店家听说他一次性要买100多箱,以为他是来进货的经销商,便不卖给他。曾欠华赶紧向店家解释,买回去是给自己的加油站消毒的,并向店家出示了加油站的相关证件,最终店家以低价卖给了曾欠华。

消毒液运回来后,谁来消毒是一个问题,湖塘那么大,又一把老骨头了,吃不消,也很难请到合适的人,不得已曾欠华才拨通了村委会干部的电话寻求帮助。

村委会接到电话后,立即给曾欠华安排了几名保洁人员和义务消防队员协助消毒,而曾欠华也没闲着,开着摩托车忙上忙下地帮着运消毒液。

100多件消毒液上万元。曾欠华的家人不仅没有反对,还非常支持老人的做法。消毒液喷洒在街道的各个角落,饱含着老党员曾欠华的拳拳爱心和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的社会担当。

八旬老人捐款助疫情防控

熊超

“你好,我想给国家捐款。由于我年纪大了,双脚又行动不便,麻烦你们派个人来接一下我。”1月31日,丹江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接到居民刘自珍的电话。

2月1日上午,在丹江街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下,年近八旬的刘奶奶来到安源区红十字会,将自己积攒的1500元钱交到了工作人员的手中,用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

据了解,刘自珍现居住在江矿小区廉租房内,由于双腿患有先天残疾,出行非常困难。每月1300元的失地农民保险工资是其唯一的收入。即便如此,看到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刘奶奶还是毅然决定捐出一个多月的失地农民保险工资来支持抗疫一线。

“没有国哪有家,虽然我个人并不富裕,捐赠这点钱也微不足道,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希望能为防控阻击疫情尽点自己的绵薄之力。”刘自珍说。

来不及说谢谢你

胡瑶

1月31日中午,一名女士来到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市政府执勤岗亭为一线民警送去50多个爱心口罩,她说:“警察同志,你们每天在执勤一线特别需要口罩,为了我们的安全,你们冲在前方,辛苦了,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你们收下吧!”

正在值班的民警被突如其来的温暖感动,再三询问热心女士的名字,方才得知该女士姓林,是一家水果店老板,在这场疫情中,购买了一批口罩,只送一线人员。当民警想留下林女士的联系方式时,她飞快地离去,只留下一个背影。民警拿着这沉甸甸的爱心口罩,目送她离开,都来不及说一句谢谢。

“爱心口罩”送环卫工人

尚健

2月1日上午,在萍乡玉禾田环境发展有限公司门口,上演了暖心一幕。江西昊涛服装有限公司拿出库存口罩2000余个,捐赠给一线的环卫工人,并向在场的环卫工人演示了口罩的使用方法,告知他们要定时更换。

“现在到处都短缺口罩,爱心公司给我们送来2000多个口罩,真的是太感谢了!”萍乡玉禾田环境发展有限公司蒋金堂感慨地说。

原来,现在正值春节期间,又逢新冠肺炎疫情盛行,安源区每天有800多名环卫工人长期在室外一线作业,维护主城区的环境卫生,不仅与垃圾和灰尘接触较多,还要负责回收废弃的口罩等工作。在口罩短缺的情况下,安源区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调度对接上辖区内爱心企业江西昊涛服装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张仕均正好一直想为抗“疫”做点事,就连夜整理并捐赠出库存的口罩2000余个。

57岁的环卫工人杨建初每天在外工作8至10个小时,拿到口罩后,他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各种垃圾相比往常更多。作为一名环卫工人,我每天早上5点多就上街工作,每天面对大量的人和大量的垃圾,有了这些口罩,心里就更安心了。感谢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关心。”

口罩送到村委会

王海靓

2月2日上午,安源镇石板村党员高刘杰向村委会捐献口罩1000个;当日下午,该村贫困户刘明和村民张健发又向村委会捐献口罩2000个。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如一片阴云笼罩在人们的心头。特殊时期,口罩等防疫物资十分匮乏,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抢购潮,但安源镇石板村的党员、群众甚至贫困户却主动向村委会“送”口罩。

“你们家3个人,这3个医用口罩你们收好,出门一定要戴上……”2月3日大清早,石板村“两委”干部就分组下户,挨家挨户敲开门,按人头为村民送上口罩,并科普防疫知识。分发过程中,秩序井然,场面暖人,很多党员、组长、贫困户也自发参加分发。据石板村党总支部书记易坤介绍:“昨天,我们陆续收到这批防疫物资,觉得特别感动。连夜,‘包村长’李战明、驻村‘第一书记’王海靓和村两委班子专门召开物资分配会议,会议决定将物资一个不留迅速分发给群众。”

在分发现场,笔者恰巧碰到了刘明正在为村民分发口罩,可能是连日来奔波于采购物资,27岁的刘明显得有些疲惫,他说:“这几天,我看到很多村民随便外出,而且都不戴口罩,真是心急如焚。于是,我通过在广东打工的朋友采购到了这批口罩,并无偿捐献,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

家住石板安置区的村民谭冬强接过村干部手中的“爱心口罩”,不禁说道:“幸福石板,确实如此!疫情面前,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农民画助力抗疫宣传

记者龚婷

“关门闭户少走动,疫情登记不遗漏;疫情信息凭官宣,不要扎堆把谣传……”近日,我市农民画家周炳涛创作的一组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主题的农民画,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并备受关注。

周炳涛是来自农民画之乡芦溪的农民画家,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提起创作抗疫主题农民画的初衷,周炳涛表示,当前正值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希望通过农民画这种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助力防疫抗疫宣传。“农民画色彩明快,通俗易懂,一方面可以生动形象地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帮助大家增强防范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画面及时传递抗疫过程中的正能量,营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社会氛围,为打赢全民防控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据悉,这组农民画自1月26开始创作,截至目前,已创作20多幅,其中7幅已上色。2月2日,他将已完成的6幅农民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立即引起广泛关注。除本地不少公众号转发外,外省市不少地区也纷纷向他索要原图用于防疫宣传。对于这些索图者,周炳涛全部免费提供。他表示,创作这组农民画的本意就是出于公益心,后续他还将继续创作更多的画作,并免费提供给社会大众。

我是小小防疫宣传员

彭清华

“大家好,我是小小防疫宣传员荣子怡,我倡议大家勤洗手、多通风、不聚会、少出门、戴口罩、讲卫生、远离病毒。中国加油!”2月3日,安源区白源街长溪小学六年级学生荣子怡自制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的视频,发送在朋友圈里,引来无数人“圈粉”点赞。

今年春节假期,看到全国各地都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白源学校的同学们和家长也没闲着,他们不仅共同学习如何正确防疫,而且用微信、抖音短视频进行“小小防疫宣传员”接龙活动,为全民抗击疫情提供精神力量。

白源学校一位李姓家长说:“以前我们觉得疫情离我们很远,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但是学校组织防疫宣传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女儿每天与我们一起关注疫情防控知识,真正增强了我们的防疫意识。”

“通过我是‘小小防疫宣传员’活动,让学生与家长更加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什么,面对疫情应该怎么做,深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参与感。”白源学校校长李新林这样介绍。

荣子怡表示:“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参与到防疫一线的战斗中,但自己要和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一样,坚持从我做起,在做好自我防控的同时,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家人和身边亲人朋友宣传好防疫知识,共同筑牢维护健康安全的防线。”

村医为一线免费送药

阳亚琪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疫情开始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遏制疫情扩散,一大批基层干部、义务巡防队和自发的志愿者们日夜奔走,为村民们筑起一道道抗击疫情的防线。在他们尽职尽责保护村民安全的同时,他们的健康也牵动着大家的心。

村医何世承是赤山镇麻田村人,在黄田村与院背村交界处开了一家“麻田村卫计室何世承诊所”。自1991年从萍乡卫校毕业至今,何世承已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长达28年。看着日夜奔走在大街小巷做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的基层干部们,何世承很受感动,总想着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何世承主动联系了黄田村干部,表达其愿意免费捐赠药物的想法。2月1日一大早,何世承就带着一大箱清热解毒的药物来到了黄田村。据了解,何世承已经先后给麻田村、赤山市场监管局、院背村等免费送药。

“疫情当前,一线抗疫工作者的健康需要我们去守护。与他们相比,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当有人问何世承为什么想要送药时,他说:“捐赠防疫药品以及消毒液给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乡村医生应该做的。现在所有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私车公用”的村书记

李智航

“哪个村民没戴口罩出来瞎转?赶紧给我回家待好了,疫情防控期间大家老实点,餐别聚,麻将别打……”在赤山镇黄田村,这个喊话声每天从早到晚“响”个不停。

疫情出现后,按照赤山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黄田村两委迅速安排部署,细化防控责任,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和义务巡防队员,结合实际情况在居民点街头巷尾、各居住小区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标语、通告,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串门、不出门,不聚餐、不聚会,减少人员流动。

为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黄田村支书叶华萍想了一个办法——通过自己私车安装喇叭的形式向村民喊话。利用流动宣传车走街串巷,拉网式反复宣传防控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疫情关注度和防护意识,宣传疫情防控正面信息,引导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提升村民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的信心。

风挡不住他们在村庄口值守的身影,雨挡不住他们在街道前行的脚步,有他们的地方就有一道防线,有他们的地方群众就会感到安全和踏实。



面对疫情,全国道德模范王振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自身做起严防严控。自腊月廿八起,王振美家的人员便鲜少外出,做到了不串门不赶场,其孙女的婚宴亦果断延期,重视疫情防控,确保安全渡过疫情不给社会添麻烦。 (杜梅芳摄)

连日来,市发改委持续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医疗用品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进行监测,目前市区各农贸市场超市进货渠道畅通,物资充足,价格稳定。 (皮健摄)

连日来,市疾控中心疫情电话都处于24小时值班接访中。 (记者何凯摄)

琴亭镇金家村组建了党员防疫志愿服务队。 (刘慧摄)

近日,市公交总公司工作人员在对公交车进行消杀工作。从1月27日起,市公交总公司组织8个专职人员每天对运营公交车和候车场所进行消杀工作,特别针对途经火车站、汽车站以及流动人员密集区域的公交运行线路,增加消毒频次及运行中通风频次。此外,全市公交工作人员上岗必须佩戴口罩,并做好体温检测,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公交出行环境。 (记者李桂东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