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福尔摩斯”

2020-2-25 16:51|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每当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消息公布,人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的详细活动轨迹和密切接触的人员。这些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的搜集和确定,依靠的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福尔摩斯”——流调员。流调 ...

每当有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的消息公布,人们最迫切想知道的就是确诊病例发病前14天的详细活动轨迹和密切接触的人员。这些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的搜集和确定,依靠的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福尔摩斯”——流调员。

流调员必须在24小时内负责追踪每一个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摸清患者发病前14天内的暴露史、接触人群、生活和行动轨迹等,更重要的是摸清楚患者发病后到患者被隔离前可能接触的人、物;在找出密切接触者后,及时开展居家医学观察和集中医学观察,最终形成准确的流调报告上交给卫生行政部门。

流调结果出炉的快慢对阻止疫情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1月15日下午5时许,我市新冠肺炎流调工作人员冯秀接到市医院有一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需要流调采样的通知。接到通知后,冯秀就立即与流调组成员一行3人赶赴医院。

“有没有去过湖北?发病前14天的旅居史、每天的行程安排、走过的地方、接触的人群,有没有可疑的病例接触、可疑的环境暴露”……他们分工协作,收集信息、登记在册、现场消毒。流调结束后,冯秀和同事的护目镜已经有了水雾。顾不上片刻休息,他们脱下防护服,换上工作服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市疾控中心,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撰写出最详细的流调报告,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专业支撑。

流调的过程并非“短跑赛”,而是“接力赛”,市疾控中心调查组组长凌志强给流调工作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若有存疑,我们还要再次流调,向医生、患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及其家人逐一、反复核实情况。如果病例发病前后还去过一些场所,我们还要前往排查,回溯轨迹。”

通常情况下,流调人员会跟病例交流四到五次,倘若患者从发病到就诊间隔时间较长,流调人员还要“追踪”病例去过的各个地点,有时候,仅在这些地点“往返跑”就达十几趟。他们很清楚,流调需要及时、全面、精准、细致,尽最大可能将密切接触者排查出来。因为一旦忽视任何一条线索、遗漏掉任何一个密切接触人员,那么前期所做的工作就会大打折扣。

2月10日下午4时许,市二医院收治1例来自湘东区白竺乡崇源村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因该患者无明确的流行病学史,需要立即查清感染来源。接到通知后,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立即赶往市二医院进行详细调查。经过调查分析,流调组工作人员认为这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存在一些疑点,他们认为还应该前往患者居住地湘东区白竺乡崇源村进行详细了解。于是他们又来到该患者所居住的村庄开展调查,从密切接触者入手,指导县区疾控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干部,从7条线索上同步开展排查,通过一整夜的调查,明确了其传染来源,为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专业支撑。

与时间“赛跑”是流调员时刻紧绷的一根弦。不管什么时候接到流调通知,流调人员都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因此,流调人员在询问的过程中,就要更细致、更周到地排查与病例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引导其说出更多细节。期间,还要像侦探一样,发现病例对行动轨迹可能存在的隐瞒、疑点,梳理摆在面前错综复杂的线索。排查得越清楚,梳理得越清晰,防控才能越到位。

截至2月23日,我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3例。每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都要经过市疾控中心流调组调查审核,其中让他们印象最深的是第26例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

第26例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比较复杂,当事人20天走过的路径有十多条,去过的场所也很多,涉及到相关人员有100多人。在初步了解患者情况后,对患者的相关行动轨迹进行梳理,并通过电话核实了轨迹中的疑点以及涉及到的人。由于间隔时间长,病例行动轨迹又复杂,一些细节容易被忽视。为了找出真相,调查人员特意来到该患者家中,与其家人沟通交流、挖掘细节,形成与既有调查结果的相互印证。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及时性、准确性,流调组成员与公安部门、铁路部门、公交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医院的监控人员,对其乘坐的火车和公交车,就诊的医院,逛过的市场等地方进行摸底排查。

在前线追根溯源的过程中,流调人员重复了无数次“往返跑”,充当着抗“疫”一线的“福尔摩斯”,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