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罗建华、李小涛报道:萍乡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实施以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有效促进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中小学校舍闲置现象日益增多。政协委员贾芝良建议,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妥善处置农村闲置校园校舍。 目前,萍乡市共有47所校园48栋校舍闲置,各县区根据其现存状况、产权归属和利用价值等情况,进行了分类处置与利用,但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闲置校舍资产价值低,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拆除后的土地因地理位置偏僻而没有利用价值或价值不高;闲置校园校舍产权不明晰,一方面导致闲置校园校舍的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有可能而引发单位、部门甚至是个人之间的利益纷争;闲置校舍处置不规范,闲置校园校舍的产权处置尚无完善、切实可行的地方政府权威性、规范性文件,使农村中小学校闲置校园校舍资产处置缺乏具体的政策依据;闲置校舍维护无经费,各级政府在预算教育经费时均未安排闲置校舍的专项管理维护费,导致归属学校对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保护无能为力;闲置校舍再用于教育的少,闲置校园校舍校用于办乡村幼儿园或教学楼的,仅15%左右。 对此,贾芝良特提出出台相关处置办法等建议,保护、盘活国有资产和教育资源。 出台相关处置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办、自然资源、教育、国资、民政、财政等部门组成专门机构,明确处置主体责任,摸清家底和产权情况,尽快研究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的产权处置办法。设立闲置校园校舍处置专项资金,推进闲置校舍的改造工作。 分类处置,最大限度腾笼换鸟。对于地理位置好、有生源且建筑质量较好、产权属于国有资产的闲置校园校舍,优先用于教育事业;调整用于留守儿童活动室、乡村康养中心养老院、卫生院(室)、农村社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计生站(室)等农村公益性事业;对已明确产权归属,且不适合用于教育或农村公益事业的闲置校园校舍,可以通过清产核资或资产评估后,按照公开、公正、竞价的原则,由具有法定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按法定程序进行置换、变卖。也可以依法出租,所得收益根据闲置校园校舍的产权归属进行分配。国有资产收益归相应县(区)政府,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归农村集体;置换、变卖、出租中的国有资产收益统筹用于补充农村教育公用经费和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等公益事业;对不能采用上述三种方式处置的闲置校园校舍,其土地和房屋资产属国有的,由县(区)政府依法收回,属农村集体所有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对年代已久、常年失修,并经相关部门鉴定确认为D级危房的闲置校舍,要立即拆除,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核销手续,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利用原址土地。 合理布局,避免再闲置。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萍乡市现有学生数和今后农村人口预测数,科学合理调整农村学校网点布局、对校园校舍建设使用和设施设备配备进行动态、合理调整,高标准超前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严禁重复上项目和短期规划办教育。 筑巢引凤,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出现闲置校园校舍情况根源在中小学生源流失,而生源流失的根源在农村凋敝,只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才能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才能防止出现更多的空巢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