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防护服的白衣天使,整装待发的援鄂医疗队员,戴着口罩袖章的防疫志愿者……一幅幅速写作品,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饱含着对抗疫一线“战士”的钦佩。 群山绿树映衬的安源纪念馆,石板铺就的东门桥,繁华热闹的南正街……一处处昭萍旧景,勾起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浸润着浓浓的乡愁。 这些绘画作品的作者文全林,是一位年届古稀的退休工人。多年来,他用画笔记录生活,为自己,也为众多萍乡人留住乡愁。 永不停歇的画笔 文全林祖籍湖南醴陵,幼年时随父亲来到萍乡,在萍乡生活了数十年,算得上地道的萍乡人。 “父亲是一名染布匠,当年挑着一担箩筐,我坐在一头,另一头装着染料和染布工具,凭借着手艺,从醴陵一路走到萍乡。”回忆起幼时的经历,文全林笑容温和而略显惆怅,“来到萍乡后,父亲进了市棉纺织厂工作,我们就在南正街定居下来。我现在都还记得,父亲经常在清澈的萍水河里漂洗染过的布料,然后晾晒在河中的沙洲上。” 25米长卷作品《青春从这里走过》 在当时萍乡最繁华的南正街,文全林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时代。初中毕业恰逢“文革”时期,他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进入江西建设兵团,当了5年“生产兵”。由于从小爱好画画,在上山下乡期间他也没有放下画笔。在劳动之余,一有闲暇就拿起纸笔练习画画。画人物,画花鸟,画风景,写生……因为画画,艰苦的生产兵团生活多了许多乐趣。 1975年从建设兵团回到萍乡后,文全林进入市棉纺织厂漂染车间当了一名工人。上世纪80年代初,市棉纺织厂分为毛巾厂和织布厂两家企业,文全林因美术功底不错,被安排在市毛巾厂负责花型设计。上世纪90年代末又经历了企业改制,他作为技术人员继续在改制后的企业担任美工,直到2009年退休。 “在毛巾厂当美工,把爱好变成了职业,虽然收入不算高,但我很知足。”文全林笑着说,“为了提高专业水平,工作期间我参加了美术和包装装潢专业的函授,跟着萍乡的几位美术家,如向朱照林老师学习素描和造型艺术,2004年还专门到杭州进修,学习电脑设计、电脑描稿”。 2009年退休后,他和妻子一起去了深圳,帮女儿照看孩子,直到2016年回萍。在深圳期间,他也没有丢下热爱一生的画笔,而是在当地报读了老年大学美术专业,并经常和当地的美术摄影爱好者一道外出采风写生。 如今,他不仅是萍乡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安源区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还是深圳南岭书画协会副会长;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展出,有作品入选“十一届亚洲运动会美术作品展览”。 留住浓浓乡愁 《南门古石桥》 2016年自深圳返萍后,文全林看到萍乡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既感到高兴,又有一丝感怀:老萍乡的一些景物再也难寻踪迹了。尤其是得知生活了数十年的南正街将进行改造后,他更是在期待中有一丝感伤。如何留下老萍乡的印记,留住浓浓的乡愁?对文全林来说,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用手中的画笔,把那些旧景旧物描绘下来。 于是,他开始在萍乡各地写生,并对比以前拍下的老照片,用速写的方式复原那些能代表老萍乡的景物。徒步安源,画下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工人夜校、总平巷、盛公祠以及安源的老屋、古樟树等“安源文化历史名片”;走进厂矿,画下安源煤矿、安源洗煤楼、安源钢铁厂等萍乡工业发展代表性企业的旧景新貌;走遍城郊,画下如愿塔、长潭渡口、善洲桥、安源大剧院等古今昭萍代表性景物;徜徉南正街,循着记忆中的画面,细细描摹禹门、黄海怀旧居、古石桥、布店等,再现当年的繁华盛景…… 《南门桥头旧岗亭》 “我从深圳回来后,看见南正街正在拆迁,感觉我们曾经生活在此多年的南正街即将消失,就拿起画本把一些老房子画下来,并拍摄了部分老房子。”说起南正街,文全林满是回忆,“南门桥头有一座老屋,据说原来是地主家的老宅,在我小时候,外公外婆就住在这栋房子里,这里有我许多的童年记忆。在萍乡还有很多这样的老房子,随着城市变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房子渐渐被遗忘,或者被取代。但这些老房子代表着我们的历史,代表着我们的乡愁。我希望用画笔再现南正街的风情面貌,让南正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画出心中的感动 《仁心》 “越是艰险越向前。”“整装待发。”“致敬逆行者!”……在今年的绘画作品中,记录抗疫感人瞬间“、致敬抗疫英雄”成为文全林的重要创作主题。 “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基层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坚守岗位,辛勤付出。我为他们的崇高精神感动,为他们点赞。”文全林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感动于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英勇无畏、辛勤付出,为他们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定格下那些感人的画面。 《战必胜》 实际上,文全林本身也是南外社区的党员志愿者。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请缨,主动加入防疫宣传,规劝街坊邻居和家人科学防控、不出门探亲访友。当看到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社区工作人员连轴转,转战防疫宣传、排查监测、站岗值守、喷洒消毒药水等多个战场,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文全林突发灵感,画下了疫情防控中的一些温馨画面,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致敬。随后,他又创作了以“致敬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向奋战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这些作品中有10幅国画和11幅速写捐赠给了深圳博物馆。 醉心丹青终不倦,笔墨相随写人生。因为绘画,已届古稀的文全林仍然葆有一颗敏锐的心。“我会一直画下去,画下美好的生活,画下美好的世界。”文全林微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