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创新“党建+养老照护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专业服务为主体、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补充,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照料护理,确保全市4247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以完善制度为抓手,创新养老照料护理机制。为建立健全特困供养制度,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实施步骤,画出了工作“线路图”;统一了分散和集中特困供养标准,2020年每人每月提高215元,增幅54%;同时落实自理特困人员每人每月70元的护理费,筹集了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的“军粮草”。 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村(居)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我市以行政村(居)为单元,根据行政村(居)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数量,由村(居)委会党支部组织村老协安排数名党员(一般约5名特困人员对应安排1名党员),为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进行志愿服务。主要职责是引导辖区内各种组织和居民形成敬老、爱老、养老氛围,宣传老龄人关爱政策和敬老、爱老先进典型事迹,监督专业照料护理机构按有关规定落实责任,每月至少为辖区内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上门探视一次,发挥村(居)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全社会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 以专业服务为主体,确保照料护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县级民政部门与专业服务机构签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协议,委托专业服务机构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照料护理服务。协议主要包括照料护理内容和标准,主要是“三查二看四服务”,“三查”为查饮食安全、查用电安全、查居住安全,“二看”为看政策落实情况、看精神面貌,“四服务”为理发服务、内务整理服务、安全宣传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每月开展一次上门服务,第一次上门时,在分散供养对象家中张贴社会救助热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遇有困难可随时拨打救助热线,排隐患、解急忧。 以志愿服务为补充,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利用民政部门与社会组织密切联系的优势,鼓励各种社会组织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志愿爱心服务,各社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送钱、送物、送服务、送关爱。有的社会组织与乡镇、村(居)结对长期帮扶,定期上户,关注老年人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帮助解决生活困境,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