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近年来,每一位萍乡市民都能切身体会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社区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路边车辆停放井然有序,菜场买菜舒心放心,道路交通畅通无阻,社会和谐平安稳定……城区面貌在发生蝶变的同时,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节节攀升。 小街小巷换新貌 后埠街柑子园社区紧靠跃进北路,是个拥有1165户居民、3600多名常住人口的老旧社区。该社区范围内有3条主要出入路,分别是幸福巷、爱群巷和柑园巷。原先,这3条路上有“两多”:路边的电线电缆光缆多、来往的车辆多。 在幸福巷里住了20多年的居民黄紫云说,以前这几条路两边的电线、电缆、光缆等各种线路特别多、特别乱,收拢来估计比水桶还要粗,架设得也不高,大概只有三四米高,一眼望去,道路两边都是黑乎乎、乱糟糟的各种线路。还有车流量大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幸福巷的巷口紧邻步行街出入口,一些来步行街办事购物的市民为图方便,常常就近把车停放在社区里面,而幸福巷的入口处是一条近200米的斜坡,导致来往的车辆不得不在此加大车速上下坡,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市里这几年开展的‘海绵工程’和小街小巷‘白改黑工程’搞得很好,现在,我们社区里的几条路都铺上了沥青,路两边的各种线路都改道到了地下,幸福巷入口处的斜坡上,也装上了带电子遥控的交通安全栏杆,控制住了来往车子的速度,因而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黄紫云说。 黄紫云还自豪地带着记者到幸福巷里面走了一圈,详细介绍幸福巷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指着道路两边住宅楼和围墙上绘制的彩图说:“幸福巷还有一个名字叫‘法治文化巷’,我们这里所有的彩图都是图文并茂,讲述跟法律有关的知识,巷子最里面还修建了一个广场,叫‘法律明白人主题广场’。”记者边走边看,发现这些彩图讲述的都是诸如《民法典》、扫黑除恶、人民调解、《婚姻法》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法律明白人主题广场则修建了风雨亭,周边绘制的彩图则是以名人论法、法治人物故事等为主要内容。黄紫云说,像法律明白人主题广场里面这样的风雨亭,在幸福巷就有3个,每天早晚出来散散步,脚下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沥青路,四处是明亮的节能灯,走累了就到风雨亭坐坐,与邻居们一起聊聊天,生活别提有多满足、多舒心了。 铺平百姓门前路,点亮万家窗外灯。据悉,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小街小巷白改黑工程”“小巷楼道点亮工程”,目前,“白改黑”工程正不断从主城区大街小巷向镇村延伸,完成沥青路面铺设600余万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近7万平方米。整治改造44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或新建城市道路93条,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21条。全市像幸福巷、爱群巷和柑园巷这样的小街小巷已经实现全覆盖,市民那种提心吊胆走在坎坷不平、乌漆嘛黑小路上的日子,已是一去不返。 菜场环境大提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市在扎实保障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还下大力气不断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购物环境等,不仅小区内的小环境越变越好,小区外的大环境更是变化大。先不说海绵城市建设给萍城带来的巨大变化,单单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贸市场为例,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解决“小菜场、大民生”难点问题,先后对东门市场、西门市场、金陵大市场、矿区大市场、流万农贸市场、大有菜市场等各大农贸市场全部进行硬件设施的改造大升级,并优化摊位布局,杜绝占道经营,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 退休教师黄和珍从乡村搬到经开区金陵小区居住了20多年,如今仍旧对刚来城里时买菜难的现象印象深刻。她说,以前去小区对面的金陵大市场买菜,需要有一点“武林高手”的功夫。地上不但到处是一堆堆的烂菜叶烂果皮,还有一滩滩的脏水,要是没有点“凌波微步”的功夫,不一会就会把鞋子弄脏。还因为摊位与摊位之间的间隔很小,摊位上的菜品又时不时挤出摊外,这时候就得使出“缩骨功”了。而现在,金陵大市场在近4年时间内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市场内全部铺上了防滑瓷砖,增设了地漏,确保地面不会积水;全部93个摊位,每个摊位上方都有菜品分类灯箱显示,方便顾客选购;摊位上还增设了玻璃挡边,菜品再也不会挤出摊外影响顾客行走了;增设了食品安全检测室,实时检测食品质量及农药残留等,并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公布,让顾客买得放心。“现在来金陵大市场买菜,就像进超市一样,这种感觉真的很好。”黄和珍说。 经营各类蔬菜的钟清玲在金陵市场已经干了近20年,她说,以前的摊位就是几个水泥墩子上面架一块水泥板,十分简陋,整个市场又脏又乱,不像现在,既干净又整洁,让人心情舒畅;还有,市场管理部门在整个市场都安装了全方位视频探头设备,现在每天卖剩下的菜也不用收起来了,拿块布盖住就是,真是轻松多了。 市民生活更美好 “一段时间没来,想不到你们这里变得这么漂亮了,我差点找不到你家了。”说这话的人是凤凰街北桥外社区北桥老商品房小区一位住户家的亲戚。一段时间来,像这样的对话,在市区的很多个老旧小区里都会时有发生。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如铺设沥青路面、规划停车位、规整绿化带、粉刷房屋外墙和楼道、新增视频探头设备等,让原本因年月较久而显得有些灰头土脸的106个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原本以为只是给临街面的住宅楼粉刷外墙和楼道,图个‘牌面’,没想到这次改造的力度会有这么大,不光是粉刷了临街面的几栋楼房,我们这片总共21栋楼房,里里外外全部粉刷一新,还新装了路灯、楼道灯,连台阶也改建成了彩色的‘海绵体’,整得跟新小区一样。”后埠街勤俭社区老萍矿家属住宅小区居民秋月娥对这个自己已经住了20年的小区发生的变化赞不绝口。 不光要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还要让群众住得平安、舒畅。 后埠街司法所首席人民调解员张洪萍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工作,全市各社区均由政法综治等部门指导成立了“五老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义警工作站”等各类队伍,负责维护社区环境整洁、义务交通劝导、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治安巡逻等。公安机关则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净网’专项行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击盗抢骗专项行动”等,重点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严打严防“黄赌毒”“盗抢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居住环境更美,治安环境更好,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少了,文明和谐之声多了,作为一名萍乡市民,真的是觉得生活越来越精彩了!”张洪萍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