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我们的节日】这个黄金周很精彩

2020-10-15 17:11|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市民在南正街观看展览南正街成打卡“新宠”金秋十月,在这个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黄金周,重获“新生”的南正街游人如织,成为众多萍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如今漫步在街区内,一排排老旧的沿河 ...

市民在南正街观看展览

南正街成打卡“新宠”

金秋十月,在这个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黄金周,重获“新生”的南正街游人如织,成为众多萍城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如今漫步在街区内,一排排老旧的沿河古屋早已不复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青瓦灰墙、飞檐拱壁、具有江南韵味的新建筑。

白天,不少游客站在南正街的廊桥上赏风景,秋风迎面,萍水粼粼,相机的“咔咔”声不时作响,大家都纷纷用镜头记录下南正街的美景。在古城墙前带着孩子一起拍照留念的王女士不由地感叹:“此番返乡回来,发现萍乡近几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南正街老城区的改造尤为明显!这几天我都会过来散散步,晚饭后再过来跳跳舞,假期过得十分充实。”

伴随着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正街开启了古色古香的夜生活。流光溢彩中,愈来愈多的年轻身影在此处出现,熙熙攘攘中尽显热闹。

涅槃重生的南正街将萍乡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俗、地方特色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休闲购物、美食娱乐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名街。街区内有商铺门店百余家,其中不乏老萍巷、老九和、同乐酒楼等老字号,还有各式“网红”店和特色小吃、茶饮店以及亲子互动店,店员皆满怀热情地欢迎客人的到来。

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巡街互动等庆祝活动在广场精彩上演,吸引了诸多游人的目光。不远处的音乐馆内,音乐爱好者也正陶醉在乐队或悠扬或激动的旋律中。一处画室内,一幅幅油画和摄影作品以新、老南正街的变化为内容,油画上的孔庙、禹门、宝塔以及沿河房屋的轮廓清晰可见,“这些画作非常写实,连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对得上号,南正街面貌的强烈对比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以前这里都是老房子,现在改造后旧貌换新颜。真心为萍乡的发展建设点赞!”市民何先生激动地说。

夜晚南正街的每一道璀璨的光彩中,都充溢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汇聚着它的独特魅力,让广大游客感受到别样的假日狂欢。

馥郁书香中度长假

孩子们在图书馆少儿图书借阅室读书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市图书馆里人气十足,不少市民选择在馥郁书香中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10月5日,市民张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来到市图书馆少儿图书借阅室,参加“大画祖国大好河山”活动。当天上午,40多个小朋友一起在近10米长的画布上挥动彩笔,共同描绘祖国的名山大川,尽情抒发爱国之情。“我们早在放假前就预约了这个活动,上午女儿参加完活动,下午继续在这里读书。”张女士母女二人打算全天都“泡”在图书馆里。

很多市民像张女士一样,早就计划着在图书馆里过节,上栗县赤山镇的朱先生就是其中之一。5日一大早,朱先生一家四口便来到市图书馆,夫妻二人各陪儿女亲子阅读。朱先生手捧一本介绍传统佳节——中秋节的绘本,绘声绘色地讲给身旁6岁大的女儿听。“今年中秋和国庆双节同庆,我特意找到了一本关于中秋节的书,让孩子了解一些传统佳节民俗知识,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朱先生说,他和妻子经常在假期里陪孩子一起读书,希望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自己也顺便选几本书“充充电”。

位于二楼的社科图书借阅室内,前来借书、还书和阅读学习的市民络绎不绝。一些市民流连于书架间,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读物,书架旁的阅读区座无虚席,其中既有伏案读书的成年人,也有奋笔疾书的学生。在阅读区的一角,40岁的商女士正认真摘抄笔记,本子上的字迹密密麻麻,她在紧张备考下个月即将举行的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长假期间,孩子放假在家里玩,我没办法静心学习,从10月1日起,我一直待在图书馆里。每天一开馆就来,学到闭馆时才走。”几天下来,商女士收获不小,一本厚厚的《消防安全案例分析习题》已做了大半。

据市图书馆副馆长贺卫兵介绍,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市图书馆照常开放,并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如“阅读中秋”幼儿绘本活动、“欢度国庆节”幼儿手工创意活动、“庆国庆,迎中秋”好书共读活动等,还增加了少儿影院的展播频次。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市图书馆接待读者24237人次,外借图书19684册。

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李女士在为新娘化妆

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喜相逢,很多新人都选择在这个喜庆的时刻走进婚姻的殿堂。从10月1日开始,萍城的大街小巷,乡镇村庄,到处可以看到结婚迎亲的车队。

结婚的一多,与之相关的婚庆产业自是一派红火。如新娘化妆、婚礼拍摄、婚宴酒席、婚庆策划等,真可谓家家户户喜盈门。

陈女士在市内一家酒店上班,国庆期间,来酒店办喜酒的顾客络绎不绝,娶亲酒,嫁女酒,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三家,最多的一天是10月5日,达到了4家。整个酒店从早到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天下来,酒店接待的客人基本上都超过了百桌千人,连续六七天的高强度工作,让陈小姐累得够呛。“好在酒店每天都会算加班,这也算是累并快乐着吧。”陈女士说。

李女士在靠近城郊的街道开了一家名叫“聚美”的美容美发店,国庆期间,她共计为7位新娘化过妆。“化个妆一般要两三个小时,如果是跟妆,也就是新娘子要求我早上给她化好妆后,一直跟在她身边,方便随时为她补妆,到新郎把她接走,我们也得跟过去,然后再到男方家的婚礼现场为新娘补妆,直到整个婚礼流程结束,给新娘卸妆后才算完工。”“我们店小,会化新娘妆的只有我一个。实在忙不过来,不然还能接到更多的生意。”李女士说,跟妆一般要从早上六点跟到下午一两点,时间长,所以费用相对要高一些。

“国庆期间不光是办结婚喜事的多,同学聚会也不少。这几天我一共接了4个婚礼摄影和两个同学聚会摄影,收入接近5000元,差不多是我店里平时半个月的营业额了。”说起国庆期间的摄影生意,旺中旺摄影馆老板张先生很是高兴。“虽然钱是赚了一些,但赚得也不是很轻松。”张先生笑着说,现在的新人眼界宽,要求也高,想偷点小懒糊弄他们是不可能的。同学聚会的虽然年龄大些,可人家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同样是不好糊弄的。当然,我们做生意的首先是要以诚信为本,既然接了这单生意,当然要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毕竟这是大事。

博物馆品中华文化

孩子们在绘制团扇

10月3日晚,萍乡博物馆多功能厅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来自全市中小学的近40个孩子戴好厨师帽、口罩和食品用一次性手套,齐聚于一个长约10米的“案板”两旁,学习做月饼。

当天,萍乡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之夜”系列活动。活动由月饼制作、茶艺体验和手工画扇三个环节组成,旨在让孩子在动手的乐趣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师们将制作月饼的冰皮、馅料、模具等工具发给大家,大家跟着老师一步步用心制作:面皮搓圆、摊平,馅儿放中间,以食指和拇指的力量慢慢向上收口,合拢后滚上面粉放入模具。不一会儿,一个个五颜六色、具有鲜明文创特色的月饼就出炉了。

“刘老师,这馅料是这样揉进面团吗?”莫栩赫手举面团,有些不自信地询问着刘娜老师。

“要这样揉,尽量把馅儿揉到面团中心。”刘娜一边耐心地讲述着,一边接过莫栩赫手中的面团现场示范。

“我做的月饼上印有萍乡博物馆馆标的图案,真舍不得吃。”莫栩赫兴奋地告诉记者。

伴随着古琴演奏,茶韵文化体验活动开始了。茶艺老师进行茶叶冲泡及茶礼展示、茶文化及茶叶基础知识讲解,还现场邀请了孩子们参与互动体验。大家端坐桌前,在慢斟细酌中品茶之百味、品佳节之韵味。

手工画扇的环节是周述琪最喜爱的环节。有三年学习绘画基础的他,现场画就的一幅中秋明月图获得在场不少人的啧啧称赞。其他的参与者也纷纷通过自己的想象,调色、绘画,绘制各种与中秋应景的图案,创作出一幅幅缤纷多彩、妙趣横生的彩绘作品。

据悉,此次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为方便市民参观,萍乡博物馆特意延长开放时间,并采取开展主题活动、开放基本陈列、开启景观灯等多种形式丰富游客的参观体验。截至目前,夜馆参观人数达千余人,成为市民节假日喜爱的学习、休闲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田间地头上劳动课

孩子们收割稻谷后很兴奋

走进稻田亲手收获一捧粮食、重走红军小路缅怀革命先烈、感受萍乡非遗延续文化血脉……国庆假期,我市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被誉为“行走的课堂”的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研有所思、学有所成、旅有所感、行有所得,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小长假。

弯腰握住一茬稻杆的中部,挥动镰刀将其割断;双手握紧一把稻杆,用力反复摔打在拌桶边缘;将稻谷托运到晾晒场,用耙子将稻谷铺开摊平晾晒;把晒好的稻谷倒进碾米机,在出口用袋子将白花花的大米装好……完成这一系列收割稻谷流程的是来自登岸小学五(3)班的孩子们,国庆假期该校五年级的孩子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主题为“秋风起,稻谷香”的亲子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学习农业知识的同时,体验农民耕种的辛苦,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开始时孩子们都觉得挺有意思,但时间一长,有些就撑不住了,“收割水稻真的很辛苦,我才割了一会儿,腰就累得直不起来了,衣服也都湿透了,体会到了什么叫‘粒粒皆辛苦’。”梁晨馨同学感慨道。

“尽管《悯农》这首古诗背得滚瓜烂熟,可孩子在生活中并没有爱惜粮食的意识,平时吃的稻米是如何得来的,也只是略有耳闻,这次的收割水稻体验活动,把劳动课搬到田间地头,通过体验劳动的方式,让她真正感受到了粮食从田地到餐桌的过程,真正体会到收获粮食的艰辛和不易,我觉得这种活动非常有意义。”陪同孩子一起体验水稻收割的梁爸爸告诉记者。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于2017年秋季全面实施,依托萍乡丰厚的历史文化、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近现代工业农业文化,遴选建设了一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了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让学生进一步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益智增能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目前,我市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并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的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