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田“整”出大效益 江敏彬 连绵几天的阴雨过去了,艳阳高照的稻田迎来了收割稻谷的好时机。在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田埂上聚集了不少村民,或是双手插兜闲聊或是手拿蛇皮袋在旁观望,镰刀、草绳、打谷机都不见踪迹,这架势,真的是趁着天晴稻熟好收割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只听一阵阵“轰隆隆”的声响,一辆收割农机车从农田作业路朝村民们开来,一路通畅地驶入规整的农田,随着农机转轮的旋转节奏,稻谷被卷入机器内,收割、过筛、风车……农户不开镰不流汗,轻轻松松完成稻谷收割。 “今时不同往日,田整了一下,农机开得进,灌溉也方便,以前收割得提前备好草绳、磨好镰刀,下田割稻手起茧子、腰酸腿痛那是常有的事,哪有现在这样站着等农机落谷子的好日子!”村民陈文顶一边提着一袋农机打好的谷子准备拿去晾晒,一边笑着感叹道。 一亩130元的价格,请个开农机的师傅,轻轻松松、省时省力,农机收稻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温盘人的青睐,这种高效收稻的方式得益于温盘村实行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温盘村投资240余万元,对800余亩农田进行集中打造,形成了“农田、灌溉设施、防护林、农田作业路、农机”五配套以及“统一作物种类、统一机耕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机收”五统一的生产格局。 沿着小河前行,规整的蔬菜地里,10多位菜农埋头俯身采摘着菜心,绿油油的菜心整齐地码放在收纳篮内。趁着休息的时间和农户们交谈,发现他们并不能听懂萍乡方言。经过了解,原来他们大多来自贵州安顺,雇他们的老板当时来到温盘走访,发现这里的农田基础条件好,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块平整、排灌顺畅、土壤肥沃,是能种出优质蔬菜的好地方,老板当即就与村里签下了承包协议。 “这片区域是村里规划的高山蔬菜区,加上红心柚种植区、花卉苗木区等有500余亩,分区之前这500余亩土地分属村内400多户村民。”村支书林伯宪向笔者介绍,早年间,因为村集体经济为零,大批温盘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部分土地出现撂荒,农田不平整、灌溉设施落后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温盘经济的发展。 2017年,温盘村开始实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以壮大集体经济、优化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靠近村庄、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为总体思路,创新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委会担任村民土地流转的“代言人”,最终温盘共有500亩农田实施了集中流转,集体流转的土地被划分为相关功能区,出租给企业、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大棚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和柚子基地应运而生。致富带头人温玉新创办了萍温合作社,种植金兰柚60余亩,养殖土鸡2万余羽,并创办了慧农选农村电商平台,通过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金兰柚苗,给予农民技术、生产、经营管理一条龙帮扶,借助电商平台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党员黄艳山带领群众创办了家家红合作社,在技术、销售上进行统一管理;引进的高山蔬菜基地每年给予村民土地承包费,并不断吸纳村民务工创收……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温盘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随之而来。 中稻收割后,莲花县15万亩稻田将种上油菜,占该县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三。图为南岭乡长埠村农民驾驶拖拉机耕整田块,以便种植油菜。 (贺治斌摄) 秋收时节,湘东区中稻喜获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图为在排上镇山田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正在抢收稻谷。 (彭亮摄) 入秋以来,莲花县在抓好秋收的同时,对坝坡、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养护,增强灌溉行洪能力,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图为10月13日,高洲乡高滩村组织劳力对水渠进行维修。 (记者何凯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