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瓷产业是芦溪县百年传统产业。上世纪70年代,芦溪电瓷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8.26%和全省的90%以上。 随着全国城乡电网改造基本结束,产业转型接续发展成为电瓷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现状,萍乡海关全力支持,多措并举助力电瓷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今年1至9月,芦溪县电瓷产业集群实现产量107.1万吨,同比增长6.1%;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8.1%;利税19.3亿元,同比增长5.4%。 搭建“政策直通车”,助企业感知“新风向” 芦溪县是我国电瓷发源地之一,工业化制瓷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尽管电瓷产业势头较好,但随着中低档电瓷市场急剧萎缩、国内区域竞争压力不断增加,让芦溪电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重新谋求发展之道,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电网企业承担了埃及、埃塞俄比亚、缅甸等国家骨干电网建设工程,极大地带动了中国电工装备在海外拓展市场,特别是瞄准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特高压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对电瓷产业发展的新机遇,萍乡海关鼓励电瓷企业“走出去”,全力支持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破解国内市场饱和及产能过剩问题。 为此,萍乡海关加强政策推送,让企业及时了解最新政策情况,敏锐感知“新风向”,从而迅速调整经营销售方向,为电瓷产业应对现实影响、实现稳步发展赢得宝贵时间。为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有关政策,萍乡海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指定专人负责海关政策解答,宣讲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情况及优惠政策,并在QQ群、微信群进行推送,解读、解答企业疑问,对减税、免税、缓税、退税等有关政策进行宣传。尽管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但电瓷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5%。 握紧“创新金钥匙”,助企业打开“新思路” 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一带一路优势不断凸显,外部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强大需求,为电瓷企业提供了一个“走出去”的契机,这是“中国制造”适应外部市场环境、适应世界经济变化的必然选择。为推动企业“走出去”,萍乡海关坚持一企一策,面对面实施个性化指导,手把手帮助解决企业疑难问题,提出个性化建议,推进惠企相关措施。通过发挥政策、技术、信息优势,引导企业提升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优化产品和市场结构,培育新增长动能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出口。同时,积极实施南昌海关“十百千万”计划,落实南昌海关20条进出口帮扶措施,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了解电瓷企业出口业务发展难题,实行企业问题清零管理。及时推送境外标准规范、技术贸易措施和出境通关程序变化,为企业扩大出口提供充足的市场信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受海外疫情影响,一些传统市场订单难以为继。由于我们及时转变策略,重点开拓新兴市场,公司今年前4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出口交货量同比增长31%。”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昌说。 打通“服务快车道”,助企业阔步“新征程” 今年以来,萍乡海关为助力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海关业务大厅设立进出口业务办理绿色通道,24小时提供通关服务,实行“一体化通关”“提前申报”“担保放行”等多种作业模式,并且安排专人协调青岛、上海等口岸海关,实现货物即到即提、即出即放。同时,萍乡海关积极开展优惠原产地签证工作,落实原产地企业备案和对外贸易经营资格“两证合一”,全面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9月3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芦溪县“中国电瓷之都”称号,标志着芦溪县的电瓷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加快。目前,芦溪县共有电瓷产业上下游企业147家,其中规模以上电瓷企业51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产品覆盖4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及中东、南非、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