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新风吹遍幸福城 ——萍乡市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2020-11-23 12:48|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记者梁永明 彭杉 江雅雯 刘洁  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和应有之义,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 ...

 记者梁永明 彭杉 江雅雯 刘洁

  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和应有之义,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教育人,以崇德向善的文明环境熏陶人、塑造人,不断提升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筑牢信念之基

  培育时代新人

  人有精神则立,城有精神则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深化理论武装,让新思想融会贯通、融入信仰、铸入灵魂。

  今年9月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掀起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热潮,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全市干部群众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等各类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天天学、及时学、深刻悟的良好学风。

  特别是在今年,我市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动实践,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创新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9月20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宣讲活动中,声情并茂、激情满怀的主旨宣讲《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让现场观众为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感到由衷自豪。

  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点,精心策划组织了“红色家书”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改革巨变话萍乡”百姓大宣讲、“感恩奋进”脱贫攻坚大宣讲、“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大宣讲以及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同诵“可爱的中国”、同贺“新中国70周年”等系列形式新颖、丰富多彩、极具震撼的文化活动。

  尤其是通过创新手段、丰富载体,采用“理论+文艺+互联网+服务”等形式,组织开展了近200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宣讲,组织开展了40多场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感恩奋进”脱贫攻坚大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萍乡落地生根。

  ——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9年12月18日,市委书记李小豹以“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争当青春筑梦不负使命的时代新人”为题,为萍乡学院师生上了一堂深刻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爱国主义的历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我们现在如何来爱国。”今年6月30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聂晓葵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为题,从4个方面为全市学校思政工作推进会参会人员作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讲座。

  一堂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爱国主义作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用足用好萍乡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引导全市上下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推崇道德风尚

  传递榜样力量

  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的根本和核心,榜样力量引领一座城市崇德向善风尚。

  近年来,我市把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全市掀起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

  用榜样力量树立崇尚的标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时,我市党的十九大代表龚德凌带的一张农民画颇受关注。因为在这张名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农民画中,有一位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阿姨。

  龚全珍老阿姨是萍乡崇德向善的“代言人”;2019年,王振美老人荣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龚全珍、王振美、胡启初、饶小亚等600多位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以及省、市身边好人,共同用崇高的品质温暖了这座城。 ——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传递正能量。

  “好人们重情厚义,在漫长坚守中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呈现出了人性深处最朴素的真善美!”一位位普通市民走进萍乡好人馆,细细品读身边好人们的故事,感受道德的力量与光芒,找到自己崇尚的楷模和学习的标杆。

  道德的光芒温暖、明亮。我市运用基层宣讲、新闻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布展陈列等形式,宣传模范先进事迹;同时,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深入基层一线,激发榜样的力量。

  拥抱春天,收获芬芳。我市通过营造文明有礼、向善向上的良好环境,守护、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紧扣立德塑魂育新人目标,扎实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国学经典诵读、“新时代好少年”选树宣传、书香校园建设等系列活动,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莫栩赫等一批省市“新时代好少年”的典型事迹,引导更多小伙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座座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成为塑造青少年优秀精神品格的主阵地。

  ——礼贤敬德,感受城市暖人的温度。

  好人好报、德者有得,这种价值信号在萍乡持续释放。我市制定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帮扶实施办法(试行)》,从制度层面对帮扶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对获评“江西好人”、萍乡市道德模范以上荣誉的道德典型,采取了购买安康保险和办理公交卡、体检卡等关爱措施。

  点滴之水可汇聚成海,微小之力可成磅礴之势。从一个“好人”的善举到一群模范的引领,从一座城市的“好人”现象到整个社会的崇德向善,萍乡精神文明之花愈加芬芳。

提升文明素养

  弘扬时代新风

  “大爷,您慢点走,小心脚下。”萍师附小门前的斑马线上,志愿者正搀扶着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过马路。过路的司机将车停了下来,耐心地等待他们通过。在萍乡,这样文明礼让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而这些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也成了这座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萍乡市志愿服务理念广泛传播,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这座200万人口的城市,已拥有注册志愿者26.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860余支,不到10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活跃在萍城的每个角落。沿着美丽的萍水河,他们拾捡垃圾、清洁河道;来到乡村,他们扶贫济困,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今年疫情期间,广大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科学有序参与疫情知识宣传、检测点值守等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力量……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种子,慢慢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开花。

  ——节俭是一种文明的传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我做起。

  湘东区峡山口街机关干部根据所需取餐、用餐,“量肚而行”,不留残羹剩饭,做到“人走盘光”。安源区三点一刻饭庄,服务人员根据顾客用餐人数给出点餐建议,并在顾客用餐结束时,提醒其打包,减少食物浪费。萍乡经开区田中小学,通过召开节约粮食主题班会的方式,让孩子们树立节约观念,逐渐养成了“吃多少打多少,吃光盘中食物”的好习惯……一时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如果说厉行节约是大势所趋,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诚信建设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我市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建设为重点,加强征信系统数据库建设,实行诚信单位评定挂牌和信用缺失警示制度,开展诚信教育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协会、进农村、进商户活动,定期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加快推动形成了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今年,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列全国第12名,稳居全省第一名。

  赓续文明创建

  铸造人民幸福城

  15年不懈奋斗,让萍乡这座百年煤城发生了由内而外的巨大变化。文明之风已经渗进萍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最温暖的底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以来,萍乡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更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民生工程”,矢志不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城宗旨,弘扬传承“坚韧不拔、行动自觉、敢于胜利、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创城精神,以初心不改的使命意识和深厚浓郁的民生情怀,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气壮山河的全民创城战役,让百年煤城从“面子”到“里子”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坚持为民惠民利民创建理念,以打造独具江南特色的海绵城市为目标,投资近130多亿元,全力推进500多个项目的实施。同时,一大批标准化农贸市场得到改造提升,解决了“小菜场,大民生”问题,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一大批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得到了彻底的整治改造,铺平了百姓门前路,点亮了万家窗外灯。建成了一大批公共厕所,让群众如厕不再难,“方便”更方便。通过体育运动、便民市场、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便民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等,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认同感明显增强。

  安源区高坑镇丰园村、湘东区麻山镇麻山村……一个个全国文明村镇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如今,萍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文明之花竞相开放,行业新风吹遍昭萍。

  我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贯穿创建全过程,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校园、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活城市文明的“细胞”。突出抓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诚信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治理整顿,净化社会人文环境,涵育公民美德善行,推动全民道德素质提升,树立了萍乡人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萍乡成为安居乐业幸福城。

  小城大爱,德耀萍城。今日之昭萍大地,文明新风涌动,吹遍了这座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幸福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