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萍报道:近年来,萍乡市各县区教育局和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扩大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落实劳动课程安排,开展家庭烹饪、手工技艺体验、农场生产、非遗物质文化、职业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为内容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目前全市共有58个成规模的劳动实践基地,上栗县凤华实验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达72亩,累计投资300万元,搭建了约31个大棚,栽种了约2000颗柚子、葡萄等果树,投放了约7000尾鱼苗,铺设了约6600米的地下管网,成为该市龙头基地。 全面保障课程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落实课时安排。学校安排劳动实践课,小学一二年级为每周一课时外,其余学段各年级均为每周两节。优化课堂教学。在师资方面采取一专多能的方式,择优配备教师,重视校本教研,实行评比激励,提高师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做好课程结合。在规定的课时课程外,把劳动教育和美术课、语文课、思想品德等课堂知识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全面保障场所落实。该市稳步推进劳动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共建设58个成规模的劳动实践基地,有省级示范基地3个。 全面开展实践活动。只有开展真正的实践才能把劳动教育理论和认知落实到位。组织生产劳动。组织学生走进菜圃、农田、鱼塘,通过锄地、播种子、除草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生产劳动,有效培养学生的“亲农”意识,获得良好的职业体验。做好服务劳动。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就近就便走进社区、街道、公共文化设施等场所开展便民便利等服务性劳动。引导生活劳动。学校与家长积极开展合作,结合节日及休息日,鼓励家长多带孩子进行烹饪、洗衣、炒菜等家务劳动,让学生既在实践操作中丰富了想象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又加强了亲子合作,融洽了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