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部门抢抓机遇,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为实现萍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交通路网日新月异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我市也吹响了加快交通强市步伐的号角。为给萍乡经济发展和百姓通行铺平道路,“十三五”期间,我市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项目建设,市交通运输局制定了月度督导工作计划,对在建项目开展督导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国省道升级改造在建项目共8个,已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里程35.85公里。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全市县道升级改造完成143.8公里,乡村道改造完成348.4公里,危桥改造完成101座。
11月15日下午,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萍莲高速A3标项目部传来捷报:大王石大桥双幅顺利架通。这标志着A3标桥梁施工又取得新突破,并为路面施工提供了通行保障与便捷。“十三五”期间,萍莲高速是我省第一个省市共建的合作项目,也是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单公里造价最高、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具有“一高两大”的特点,即环保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协调难度大。萍莲高速的建设,对完成江西高速公路网、改善区域出行条件、加快赣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截至目前,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8.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约8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86%。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今年6月20日,中环东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环东路是我市主城区中环路的东南段,连接中环北路和中环南路,起点位于320国道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段,终点位于安源区中环南路与319国道交叉路口,全长约9.44公里。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届时可实现我市主城区中环路全线贯通,形成绕城快速通道。为更好推进中环东路项目建设,我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中环东路项目建设,努力将中环东路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服务水平步步高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路网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农村路网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全覆盖”,提前完成贫困村“组组通”目标。莲花县、上栗县先后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莲花县于2019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助推上栗县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
“十三五”期间,全市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我市客货运输市场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普客班线186条(省际班线31条、市际班线19条、县际班线90条、县内线路46条),班线车辆744辆,公交客运班线57条(其中城郊线路6条),全市公交车辆618辆(其中市本级482辆、县区136辆)。货运量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道路营运货车10441辆,其中普货运输车辆9057辆、危货运输车1384辆。近两年来,货运量平均每年以13.3%的速度递增,客运量平均每年以3.9%的速度递减,货运量达到4190万吨,客运量达到5839万人次。
城市动脉乘风逐梦
为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合作试验区建设,把握打造交通强国、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提升区域交通基础建设设施,让城市动脉乘风起航,“十三五”期间,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市积极与长沙市、株洲市交通部门进行沟通对接,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交换意见,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开放之“路”。市交通运输局完成“十四五”国省道重点项目空间规划,初步规划“十四五”国道实施项目7个,总投资约49.64亿元;省道实施项目19个,总投资约80.4亿元。扩改建完成后将提高与周边省地市连接密度,实现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与城市出入交通便捷联系。
公共交通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如何完善城乡公交场站布局,跟上城市发展建设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公交场站体系,让公交服务深入人心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全力推进公交客运东站建设,该站占地30亩,目前场地土方回填已基本完成,围墙砌筑正加班加点施工,排水及砼坪工程正在进行招标前期工作,经开区已开工修桥。加快公交客运南站建设,该站占地40亩,目前安源区政府已在319国道边、原金桥电焊条厂附近选址,用地达34.85亩。推进公交客运北站建设,该站占地40亩,目前上栗县政府已基本确定在彭高镇高速公路进口旁、东西方向选址,用地达40亩。
新起点,新征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第一个五年期。我市将结合“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进一步谋划“十四五”规划,深入实施交通提升行动,全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