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啦! 他们是“爱心小天使” 热衷公益,乐于助人 他们是“文明传播小使者” 传播文明,崇德向善 …… 他们就是“新时代好少年”! 为激励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省关工委等联合启动2020年度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推荐遴选工作,在江西文明网和“文明江西”公众号开设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专题,全面展示和展播各地推荐人选的典型事迹及视频短片,同时开辟网络点赞通道,进行为期5天的网络点赞。 点赞时间:12月4日8:00——12月9日17:00。 在这次候选人中, 有三位来自萍乡 他们分别是: 昌紫薇、邓艺涵、袁添祺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他们的事迹吧…… 昌紫薇 昌紫薇,女,2006年5月出生,萍乡市湘东区荷尧中学学生。 “叮铃铃铃......”伴随着一串欢快的自行车铃声,14岁女孩昌紫薇开始了她一天的生活。在荷尧镇青云村只要提起这个女孩,无人不夸赞她孝顺、学习刻苦。腼腆、瘦小是大家对她的第一印象,但是很难想象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已经义务照顾一位残疾老人9年了。谈起以后的理想,紫薇笑笑着说:“我想要当一名老师,培养学生从小要有一颗助人为乐的爱心。”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陪着你 文爱萍老人有着肢体重度残疾,佝偻着背,走路都需要扶着墙慢慢往前挪,行动非常不便,女儿在外务工,一直以来,老人都是和老伴相依为命。昌紫薇与文爱萍老人既是邻居,也是远房亲戚,在她5岁的时候,就每天主动到老人家里帮忙照料,一开始就从最简单的扫地、擦桌子等家务活做起,能帮上一点就帮一点。 自从老人的老伴去世以后,紫薇就搬到了老人家里,去往老人家里只有一条布满青苔和碎石的小路,夏天还会有蛇出没。每天早上做好早饭去上学,下午放学回家也是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做晚饭、洗碗、拖地、照顾老人洗漱......这些都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在照顾好老人之后,她就开始做功课。每天紫薇最开心的事就是睡前跟老人一起躺在床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分享一天的校园生活。 “她真的对我非常好,我也把她当做我的亲孙女了,我自己这一生非常苦,以后我只希望她开心,希望她过得好。”谈起为什么想要来帮助文奶奶,紫薇也只是腼腆地笑着说:“我就是觉得奶奶太孤单了,我想一直陪着她。”紫薇的亲奶奶非常欣慰看到孙女有这样的爱心,也时不时逗她:“你怎么把自己家也给忘了呢?”“文奶奶盼着我回去呢,那里也是我的家。”她已经把那边当成自己的家了。 看它们没家,我就抱回来了 紫薇家庭比较困难,爸爸妈妈身体都不好,全家就靠着爸爸做小工维持生计。尽管这样,紫薇从来不怨天尤人,非常懂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帮着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文奶奶家里的床边,她用凳子给自己收拾了一个小小的梳妆台,上面挂着小玩偶、放着小镜子、还贴着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紫薇家里有两只很粘着她的小狗,它们是她在路上抱回来的流浪狗,在照顾奶奶之余,紫薇喜欢带着两只小狗到处转转,“我看到它们没家,好可怜,就抱回来了,这样我们都有了伴。” 我想读书,好好读书 紫薇现在是荷尧中学一名九年级的学生,也是班上的地理课代表,“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这孩子义务照顾老人这么久,她平时非常乖,学习成绩也很优异。”谈起紫薇,她的班主任对她竖起了大拇指。因为家庭贫困,紫薇小小年纪却要照顾两个家,但每天不管忙碌到多晚,紫薇一定会把当天的作业做完,并预习好明天的课程,所以紫薇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想读书,我好好读书,但是家里没钱,怕增加负担。”说起读书的话题,紫薇曾和奶奶讲过内心的想法。了解到紫薇的家庭状况后,政府也帮她申请了“三免一补”等教育扶贫政策,学校每年也会评特困补助,这样大大减轻了紫薇的教育经济负担。帮扶志愿者也经常鼓励紫薇:“只要你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有更多人帮助你的。” “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这是紫薇贴在她床前的座右铭。在逆境下,她从不怨天尤人,反而用她的善良、她的阳光去面对生活。紫薇花的花语是“好运”,也愿我们的“紫薇花”女孩能好运常相伴。 邓艺涵 邓艺涵,女,出生于2009年3月,现为萍乡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5)班学生。 她是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好少年 邓艺涵小学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组织就立志:要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从一年级开始她就积极参加爱心公益“微心愿”的认领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买了礼物,完成了红星小学、坊楼镇小学和高坑茶亭学校三位小朋友的微心愿。其中有位小朋友写信夸她是爱心小天使,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联系,成为了朋友。 邓艺涵每年都积极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争做文明小使者。8岁时,她和妈妈一起去萍乡市儿童福利院送温暖,认识了福利院的小雨姐姐。当得知小雨姐姐能读拼音书时,她特意买了拼音绘本书送给小雨姐姐。每年的六月小雨生日那天,她都会用自己的压岁钱买礼品送给小雨和福利院的其他小朋友,爱心的种子从小就在心里面开始萌芽。 2019年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主题教育的实践活动中邓艺涵担当服务先锋,为安源福利院的老人们送上自制的精美卡片和礼物,还给他们演奏了优美的小提琴曲。作为学校少先队大队干部的她,不仅自己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还带领身边的队员积极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在此期间,省教育电视台在宣传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专题节目中还采访了她。 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各村镇积极响应国家防疫措施。邓艺涵听说很多村民自愿不计报酬参与防疫防控,很多人捐钱捐物给村民志愿者,她拉上妹妹也积极参与,并用自己的压岁钱给迎凤公园卡点的志愿者送去了食品物资。她说有了志愿者的帮助和牺牲才让更多人免于被病毒感染。她也要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邓艺涵又想到了福利院的小雨姐姐,在这个疫情期间,她们过得好吗?通过福利院的公众号了解到,福利院急需口罩、消毒用品。她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200个医用口罩、消毒水、洗手液及书籍,和妈妈一起亲自送到了福利院。当艺涵得知小雨姐姐能看无拼音的书,而且还学会了做手工时,她感到无比的高兴,也深深领悟到“隔离不隔爱,用爱暖人心”。 她是勤学善思、自强自立的好少年 邓艺涵勤奋好学,拼搏奋进,敢于成材。一岁半就能背诵30多首唐诗,5岁参加了“海峡杯”珠心算比赛获得一等奖,为海峡两岸加强沟通构架统一的桥梁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她还自学演讲与口才,结合自己的小提琴和舞蹈才艺,在各种大赛中斩获多项荣誉。2016年参加学校讲红色英雄故事比赛和才艺比赛荣获一等奖;2017年用自创诗歌参赛“少年演说家”进入市前十名,直接晋级到省会南昌参与角逐;2018年参加江西省高校“诵读红色家书·讲述英烈故事”大赛荣获二等奖;2019年参加“希望中国”英语比赛获得市特等奖、省决赛三等奖;2019年参加萍乡市第三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荣获一等奖;个人被授予“江西省四星级讲解员”称号;2020年被评为萍乡市“新时代好少年”。 她自强自立,敢于担当。在家里,邓艺涵4岁就开始洗碗,为妈妈分担家务。8岁自己买菜做饭还照顾妹妹,是妈妈得力的小帮手,是教妹妹学舞蹈的小老师。家中的花盆里,有她种的大蒜,西瓜,豆子。那一颗颗果实都是她快乐的源泉。她明白,果实来之不易,需要浇灌辛苦的汗水,所以她时刻保持勤俭节约从不浪费。 在校运动会上,她也是不放过一次机会。为了弥补自己在田径项目上的遗憾,她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终于在2019年的校运动会,获得女子400米和900米季军,团队接力赛冠军。2020年的校运动会上,她奋力拼搏赛出了更好的成绩,为班级争得了更多的荣誉。她喜欢打篮球,通过刻苦练习被选入了校篮球队。她的坚持不懈,努力拼搏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 她是热爱祖国、志向远大的好少年 课堂上,邓艺涵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虚心好学,学科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课堂外,酷爱读经史典籍,博览群书,多次被评为校“书香学生”;她也先后被评为了学校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大队干部、美德少年。 从加入少先队开始到当选为大队干部,她一直脚踏实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她是大队的文娱委员,也是一名光荣的升旗手。她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如安源儿童团,红领巾纪念馆开馆典礼等,加深了她对革命历史事件和革命先辈事迹的认知与感怀,也被革命先辈们勇于献身的精神所折服。她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邓艺涵同学用知识本领为歌、道德品行为曲,弹奏出暖人心扉的责任之歌。她将继续勇于进取、敢于担当,自觉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汲取知识的养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袁添祺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与担当。袁添祺同学就读于萍乡市安源学校七(5)班,在学习中他积极上进,懂得戒骄戒躁;在生活中他朴实善良、乐于助人。他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达70小时,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100余件。有声语言艺术是他的挚爱,在2018年与他人合录的朗诵作品《商鞅》被推选至多个官方平台放映,2019年被录入中国微广播剧人才库。在弘扬有声语言艺术的道路上,他一直勇敢前行。用自己的声音感悟世界,用自己的声音温暖身边,用自己的声音表达美好。 在袁添祺还未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因为一次事故瘫痪在床,从小他就懂得自己是一个男子汉,就应该帮助爸爸、妈妈一起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因为爷爷行动不便,他空闲时会陪爷爷聊天,给爷爷读书、读新闻,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积累了很多知识、时事,养成了自己纯实、稳重、懂事的品质。他每天会帮助爷爷换尿布翻身擦身,帮爷爷洗脚按摩,有空就推着轮椅带爷爷去散步。他还懂得从精神上引导爷爷,让他更加开心。 2018年是他家里极不平凡的一年,他的父亲不幸遭遇了车祸。知道消息的他一瞬间泪流不止,一向懂事、知道体恤父母的他不知所措。因为这次事故,他的父亲当时诱发了脑梗导致言语不清,他担心以后自己父亲的言语能力受损,就主动去询问医生如何可以帮助父亲,当得知语言恢复训练“绕口令”等练习,可以帮助父亲恢复言语能力的时候,他便开始像自己当初牙牙学语的样子教起了父亲说话。在外人看来这是感人的一幕,当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面却是滴着血的,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的“疗法”起了作用,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叫他的名字,他听到的那一瞬间泪流满面。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父亲的病也逐渐好了起来。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冲淡了春节原本的喜庆祥和的氛围。袁添祺也想通过有声语言的方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得知了萍乡交通文艺广播正在举办线上“抗疫情”主题诗会,他便立即报名参加。其朗诵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入选学习强国进行展播。在疫情期间,他也多次制作手抄报,撰写倡议书为抗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坚信:声音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自己的声音可以感悟这个世界,也许是因为他经历的更多,通过自己爷爷、父亲的经历也让他的成长更快,他也将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有声语言艺术作品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悟,这也就是一种对“爱”的感悟。“用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为盲童录制有声读物公益活动也有着他的身影,本活动由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发起,面向全国发起号召,他积极响应号召为盲童录制了许多有声读物,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声音温暖着身边人。他为了能让自己的声调更加适应盲童的收听习惯,经常收听示范作品至深夜并勤加模仿,最终得到了业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认可。 在萍乡有一所“爱心园”,这里有着许多“耳蜗宝宝”,他们一出生就没有办法捕捉到世界上任何美好的声音。恰逢萍乡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频道举办“朗读新萍乡”朗诵大赛,其中有一项就是前往爱心园参与纪录片录制,并协助教师帮助辅导“耳蜗宝宝”们学习说话。他报名参与活动后,把自己当时学习语言基础的书籍全部拿了出来,从头开始重新学习,每天都坚持到很晚才肯入睡。因为他的认真、勤奋,也在本次比赛、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被选入萍乡交通文艺广播优秀人才储备库,多次参与频道节目包装片花录制。时至今日他也经常前往爱心园看望小朋友们,为他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心。 袁添祺有着自己的爱好,他深爱着用声音去表达这个世界、温暖这个世界。他的偶像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齐越先生。他少年便以齐越先生的话立下誓言: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趁此时代,奋勇争先!有声语言艺术的道路道阻且长,他会用自己坚韧的品质且行且盼,争取走向更高舞台!走入更高学府!用声音传递美好,用语言催生有声语言艺术典范之花。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少年时代正是我们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优良品德的关键时期。 队员们,让我们行动起来, 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为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而努力奋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