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婧 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走进湘东区境内,沿着省道S533一路前行,只见萍水河河畅水清岸绿,沿途景致让人感觉美了“颜值”、醉了“身心”。省道S533是湘东区20公里“一河两岸”生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综合提质改造,有效地改善了通行条件和人居环境。 近年来,湘东区始终坚持“让湘东人民过得更好”的奋斗目标,以城市提质和“宜居湘东”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该区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多次荣获第一,并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 实现管理常态化 “……考评结果优秀为:广寒寨乡、湘东镇……排在后两位且90分以下的乡镇街党委书记在会上作检查,并罚款10万元……”近日,一份“宜居湘东”建设考评结果公布。今年以来,湘东区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检查组,重点对示范路、示范街、示范片区进行评比,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农贸市场等进行检查,建立“一月一观摩,两月一考评”的督查考评机制。区委书记、区长每月不定期带队对城乡环境加人居环境整治单项进行观摩,并进行现场点评和集中打分。 自2016年以来,该区已从当初的“干净湘东”行动到“干净湘东”升级行动,直至今年的“宜居湘东”建设和城市提质战略,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安排5184万元进行环卫市场化工作,搭建覆盖全区的环卫保洁队伍。在城区建立部门负责制和路段长制,在农村建立“区对镇、镇对村、村对组、组对户”的四级考核管理体系,以城市品质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区里抽调相关机关人员成立督查组,通过巡回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跟踪问效,督促问题整改。 让城市更精致 一个风和日丽的双休日,湘东区龙舟公园迎来散步、跳舞的居民,静谧的渌水河开始热闹起来。50多岁的居民陈勇军在渌水河畔生活了半辈子,这几年感觉到水质越来越好,风景越来越美。“以前这里可没有这般风景,现在每天都要在河边散散步。”近年来,湘东区不仅各公园、广场景致展新颜,而且新建的峡山口街文化站、湘东区图书馆也成为“网红”打卡地以及居民休憩、阅读好去处。 今年以来,该区大力推进城市提质战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城区立面改造、绿化五化改造,持续开展以“一个示范、四个提升、十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了大桥片区、龙舟公园片区、泉湖垅老城区立面改造片区、电厂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等环境整治示范片区以及电厂居民楼屋顶整治示范区,广寒寨乡、下埠镇防盗窗整治示范街;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铁路沿线、公路沿线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镇污水处理水平;针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集镇农贸市场、城市建筑屋顶、城镇防盗窗、城镇管网线、“两违”建筑、交通秩序和建筑工地等开展专项整治。 让乡村更秀美 江口村头,一河清水倒映着蓝天,水面上鸟儿纷飞、嬉戏觅食;零799艺术区,一栋栋风格简约的白色建筑散落在山坡上;浏市古渡口,新建的浮桥横跨河上,水中鱼儿依稀可见……今年以来,湘东区新建了一条沿萍水河的20公里长的“一河两岸”生态走廊,沿线新建了鸬鹚烟雨艺术景区、零799艺术区、浏市古村落等乡村振兴特色项目。 该区在农村重点开展垃圾治理、市场建设、污水处理、改厕改水、“两违”整治,全面绿化和集镇整治。各乡镇街已全部完成了街道改造、市场建设、管网线下地和排水系统建设,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队伍和保洁队伍。目前该区村庄清洁行动村庄实现全覆盖,农户厕所无害化改厕率达9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达40.16%,规模养殖厂类资源化利用率达94.5%,秸杆利用率达92.32%;完成新农村建设点739个,宜居村庄整治建设覆盖率92.4%,村内道路硬化行政村覆盖率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