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汤丹)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错综复杂的宏观发展形势双重压力,我市工信部门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工业经济逐步实现回稳向好。今年1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6%,新增入规企业37户,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工信力量。 聚焦稳链强链,筑牢工业经济“底盘”。今年,我市围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条主线,打出组合拳:制定相关方案,由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统筹推进全市产业链工作;打造重点行业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召开“2020·萍乡海绵产业产品推介会”,组织萍安钢参加全省钢铁产业链产销对接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食品医药、花炮包装、电瓷电气、金属材料、海绵产业等产业链工作推进会议相继召开。 在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时间成立物资保障组,全力保障防控防治物资供应,奔赴外地采购重要物资,本地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从0家发展到22家。实行企业特派员制度,建立巡视检查日报制度,定期专项督导企业复工情况,截至3月22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100%,成为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地市之一。 聚焦项目建设,开足工业经济“马力”。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前三季度,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8个,总投资达1135.6亿元,同比增长28%,星星科技、高速达、龙芯微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展顺利。1至11月,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比全省增速高4.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排第三位。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我市加快完善园区平台建设,安源、湘东、上栗3个产业园更名为工业园,与芦溪工业园先后实现调区扩区,芦溪工业园被评为省级绿色园区。同时,大力推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和标准厂房建设,我市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获得全省设区市唯一嘉奖。 聚焦服务创新,构建工业经济“福地”。争取到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370万元;与江西银行建立紧急融资制度,发放支持复工复产融资223笔,融资金额9.86亿元;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春润行动,帮助54家企业融资6.67亿元;“引导基金信贷通”贷款余额1.7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81批,发放金额6.3亿元,下辖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处今年以来减免企业租金70余万元。 行之有效的务实举措,使我市在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今年以来,关闭煤矿11家,退出产能53万吨,落后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整顿退出;芦溪县被授予中国电瓷之都,湘东工业陶瓷入选省级新型产业化示范基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充分融合,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5G+移动物联网”等一批示范项目建设,培育新增6个省级新基建示范项目;全市企业上云数达1700余家,智能工厂数量达40家。萍安钢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级3A景区,萍矿集团与河北旭阳、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甘源食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实现本土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中材江西电瓷电气和国泰六六一科技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龙发实业、德博科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金桥焊材等一大批企业获批省级绿色工厂、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