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袁圆 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翻开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以来的每份提案,大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小到百姓衣食住行,饱含着政协委员为民情怀,传递着建言献策“最强音”。 一年来,市政协提案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年共提出提案130件,经审查立案120件。立案提案中,委员提案98件,集体提案22件。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党政督查部门、各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0年底,所有提案办复完毕,为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聚焦中心工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议政建言。委员们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提案29件。有关“后疫情时期”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建议,为我市统筹推进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出台“金融21条”“外贸12条”等一揽子纾困惠企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关于发展环保产业助推产业转型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我市将环保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产业聚集区和科技创新平台。关于疫情后恢复经济、餐饮业复工复产、南正街“开街”等方面的建议,加快推动我市消费扩容升级,打造夜间经济示范点,开展“惠享萍城”促销费活动,促进消费市场不断回暖。 助力城市转型,为建设品质生活之城倾心出力。委员们围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提案38件。有关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建议,助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2020年9月底,我市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0个。关于规范老年代步车管理秩序的建议,为我市出台《萍乡市电动车管理办法(试行)》提供了参考。关于加强农村污水处理的提案,助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推进我市农村“厕所革命”,截至2020年7月底,完成农户改厕4.15万户,各县区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关推进全域旅游、解决旅游出行交通问题等建议,为我市发展功能布局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全域旅游提供有益参考,2020年,我市打造精品景区游、红色研学游、古建民俗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紧扣民生实事,为创建和谐社会出谋献策。委员们围绕教育、文化、交通、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提案43件。有关提升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现象等建议,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思路,确保我市两个“只增不减”落实到位,投入资金3.4亿元进行中小学项目建设改造,2021年秋季开学将增加9450个学前和中小学学位。关于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质化的建议,我市近年来组建566个签约服务团队,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提高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建议,为我市出台《萍乡市生活垃圾分类配置规范(试行)》《萍乡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工作要点》提供借鉴,目前,我市中心城区设置1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79个。关于规范交通违章罚款标准的建议,有关部门加大人性化执法力度,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做到宽严相济,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推进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去年以来,市委书记、市长领衔督办重点提案,为破解后疫情时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面临的难题,汇聚强大力量,取得明显成效,并对推进提案办理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向社会各界传递了市委、市政府重视民情民意、积极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大力推动协商民主的强烈信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和各专门委员会加强沟通协调,精心组织重点提案督办工作,加强提案办理督查,初步形成了高位推进、整体推动的提案工作新格局。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通过学习、调研视察、界别活动等履职形式,为委员开拓视野、知情明政创造条件;加强提案的组织引导,对委员撰写提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注重培育集体提案和精品提案,注重党派、团体对提案选题的协商和研究,集体提案占提案总数的18.3%;修订《提案工作规则》,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的实施意见》,将最新的理念、要求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归纳总结、上升到制度层面,为规范提案工作提供保障;开展年度优秀政协提案评选表扬工作,树立运用高质量提案履职的工作导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激发新作为。市政协常委会将加强提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重点提案的督办,推进提案办理民主评议,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活动,凝心聚力,争先创优,为推进萍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品质生活之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