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新华社客户端“我带照片上两会”系列报道《“灰姑娘”变“绿富美”,看“江南煤都”的华丽变身》一经播发,引得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对萍乡的嬗变大为赞叹:昔日矿区变成阳光花海! 其实,变化的不仅仅是修复后的矿山,春色满园关不住,昭萍处处景色新。你看,莲花的油菜花、武功山的郁金香、东桥的世外桃源、广寒寨的映山红……无不令人陶醉神往。 “金色花海”绽放田野 三月的莲花,草长莺飞,春光烂漫,广袤田野里油菜花耀眼的黄,衬着村舍的白、远山的黛、菜园的绿,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在天地间铺开。 作为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县,莲花县四季花开不败:春有油菜、夏有荷花、秋有百合、冬有梅花。3月13日至14日,萍乡市乡村文化旅游节暨莲花县第十一届油菜花节在吉内得国家稻田公园开幕,“万花绽放,沁人心脾,乡约莲花!”梅洲村、高滩村、下坊村、南湾村、岭水村……一个个赏花点迎来一波又一波踏青赏花的游客。春天里最抢眼的当属田野上一眼望不到头的油菜花。 11年来,莲花县每年举办一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耀眼的油菜花、独特的民俗表演,以及农副产品展销等各项活动相继上演,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同时,莲花县将发展油菜生产作为调优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推进“稻油”水旱轮作,并充分发挥油菜花的观赏价值,把“油瓶子”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打造了高洲高滩、坊楼沿背、南岭岭水、良坊田心等14个较高标准的油菜休闲观光旅游村,打响了莲花油菜花节的品牌。沿背村贫困户谢江华去年通过种植十几亩油菜增收上万元,金灿灿的油菜花美了乡村生态,富了村民口袋。 据粗略统计,近年来萍乡全市一年油菜播种面积30多万亩,各种经济效益可达近2亿元。 废旧矿区变身“花海” “灰姑娘”变身“绿富美”,最典型的是安源区城郊略下村。村里曾有大小煤矿38家,全村2000多人中有一半以上从事与煤炭相关的工作,裸露的矿山如一块块醒目的“伤疤”。从2016年开始,当地依托略下村近城且依山傍水的生态基础,对600余亩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整合辖区旅游资源,以“阳光花海”为龙头打造“鲜花小镇”。 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如今已是一片阳光花海,3万余株各类花木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成为萍乡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全村去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民宿增收致富,百姓们彻底远离了“挖煤活”,吃上“生态饭”。 因煤而兴的白源也曾是“灰姑娘”,白源煤矿关停后,绿水青山成为了白源破题转型的关键。当地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引进建设凯光新天地生态旅游区,昔日煤区如今变为郁金香花海,春风吹拂,各色郁金香陆续开放,百万株郁金香随风摇曳,蔚为壮观。凯光新天地3月7日举办了首届郁金香文化节,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赏花经济”大有可为 “赏花经济”要“花开常艳”,必须做好“花样”文章。目前,萍乡市连续举办了八届乡村旅游节,50余项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平均每个节庆活动能吸引游客上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占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的70%和60%,成为全市旅游业的最大特色和亮丽名片,与全市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互为补充、共促共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并吸引了来自湘赣边区域和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赏花客,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17年之前,上栗县幕冲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人多地少、经济落后。幕冲村党支部书记黄小付经过一番考察,决定利用村里的区位优势,以农业旅游和田园养生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带领大家把幕冲建成富裕美丽新农村。村里发起成立金丝皇菊种植专业合作社、赤水生态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种植金丝皇菊、水果玉米等经济作物,带动村民增收。同时,该村以花为媒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文旅活动。 当上百亩金丝皇菊在秋风中摇曳,村民们脸上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田埂上、花丛中,随处可见前来观赏或研学的游客,扶贫产品展销专区摆满了扶贫蔬菜、特色瓜果,构成一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优美乡村画卷,幕冲村捧回了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等金字招牌,村里的30户贫困户也全部脱贫。“来我们村‘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有时进村赏花的车辆排成长龙,节假日每天要接待游客几千人。”黄小付每每说到这些,喜形于色,甚至有些小激动。 萍乡市各县(市、区)顺应时代发展,大做“花样”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延伸康养行、避暑游等第三产业,增加乡村旅游的“含金量”,既优化了农村环境,也为村民创造了更多创业就业渠道。湘东白竺乡大丰村以花为媒,将森林旅游作为扶贫富民产业,成功举办了四届桐花节,吸引游客几十万人次。“家乡越来越美,大丰花海越来越有名气!”一直在外创业的党员陈志明回到家乡兴办了农家乐,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尹富岚 赵礼靓 王海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