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徐文报道:“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准确理解有效衔接的丰富内涵,切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推动芦溪乃至萍乡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前面的必考题。”在政协萍乡市十三届六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芦溪县政协副主席、民革芦溪县支部主委刘瑞德以《切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芦溪县为例》为题进行发言。 刘瑞德表示,近年来,芦溪县脱贫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到2020年的6年间,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558户10302人,14个贫困村“十三五”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全县与全国同步消灭绝对贫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但仍存在脱贫不稳定因素、人才相对匮乏、乡村振兴办法不多渠道不宽等问题。 刘瑞德建议,延续扶贫政策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动态监测,依托基层队伍,建立一支走访摸排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快速排查监测、精准甄别认定、及时纳入有效帮扶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有效帮扶。通过社会扶贫网、千企帮千村等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持续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形成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确保扶贫现有政策保持稳定。 汇聚各方力量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要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把乡镇干部、村组干部培养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致富上的带头人,培养和造就一批敢担当、能力强、作风硬的基层组织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继续用好驻村工作队这一支有生力量,把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的贯彻落实作为工作主题,扎实做好政策宣传、思想引导、技能培训、示范带动、氛围营造等工作。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会振兴”的能力。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事务,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带头人的示范培训力度。 拓宽渠道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利用已投入产业和就业扶贫,借乡村振兴大计进行优化拓展,为乡村新发展模式奠定经济基础,进而谋求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做强龙头,着力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确保群众有产业、有技术、有收入、能致富。做大产业,以“五个千亩”产业基地示范和带动,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逐步形成特色明显、基地连片、集约经营的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产业带。做响品牌,结合全县电子商务拓宽宣传销售渠道,将优质农副产品接入线上销售渠道进行宣传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的利益输出,确保让农(果)民得到最大实惠。整合各方资源,挖掘芦溪本地自然条件及坊间文化、人文关怀,并融入现代流行元素,讲好品牌故事,丰富产品内涵,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优环境,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全面落实农业优先各项政策,不断激发各方面关心支持和参与“三农”工作的积极性,大力探索商业保险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