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三):李立三创办工人补习夜校

2021-6-21 13:5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摘要: 编者按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萍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萍乡革命老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 ...

编者按

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主要爆发地之一。萍乡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重温发生在萍乡革命老区党史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传承好红色基因,践行好安源精神,我们开设《党史中的萍乡故事》专栏,每天刊发一篇萍乡党史故事。

本栏目由人民日报社江西分社和中共萍乡市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中共萍乡市委史志研究室、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承办,栏目内容由中共萍乡市委史志研究室审定。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刊发《党史中的萍乡故事》第三篇:《李立三创办工人补习夜校

1922年1月,李立三在安源老后街五福斋巷创办了工人补习夜校,工人称之为夜校。随着夜校规模的增大,路矿当局愈加警惕,他们隔三岔五地派人来探听虚实。

一天,几个陌生人来到夜校,望风的工友故意大声和他们理论。楼上的学员听到信号,马上拿出国文课本,齐声念道:

“十户为一甲,一保有十甲。一人有两手,两手有十指。”

这时望风的工友便故意装作阻挡不住,放他们上去。这些人一无所获。一个顽皮的年轻人说:“看你们是新来的吧,哎哟,怎么不好意思进来呢?这里读书不收钱,还有新书发,可好呢。不过,这里有个规矩,新来的学员要三跪三拜,一拜孔夫子,二拜先生,三拜老同学。你们如果想进来,三拜之后就可以拿新书上课了。”陌生人信以为真,心里直笑对方迂腐,离开了。

待来人走远了,李立三说:“一人有两手,两手有十指,在我们的国文课本里,可谓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同样两只手,为什么有的黑,有的白?有的越忙越穷,有的越闲越富?”

一个须发斑白的老工人激动地说:“我们工人一天不做工就得喝西北风,天天做工也顾不上一张嘴。俗话说,撑船的是死了没埋,下井的是埋了没死。人说世上黄连苦,黄连哪有我们工人苦啊!”

又有位工人气愤地说:“这鬼日子不是人过的,我们要找条出路!”

老工人轻声接道:“俗话说,工字不出头,工人没出路……”

李立三剑眉一扬,转身在黑板上用力地写下一个大大的“工”字,说:“工人顶天立地,屹立于这天地之间,正是这世界的主人,怎能说是‘不出头’呢?大家再看,这‘工’字下面再加上个‘人’字,不是个‘天’字?”他高举双手,语气铿锵地说:“我们就是要用这双手,去砸烂这不公平的世道,用这双手,去翻身做主人!”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夜校的煤油灯下,李立三边读边讲,工人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浑身越有劲。夜校的明灯,照亮了安源工人前进的道路。

注: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