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漫步在以“海绵”为特色的翠湖公园,疏林草坪、花木娇翠,台地花溪、水光潋滟,让市民体验到移步换景,倍感惬意。新打造的这个都市休闲公园只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166个海绵项目之一,既满足了市民休闲娱乐,又具城市雨洪调节功能。 2015年以来,市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核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与城市绿地、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城市变得“会呼吸”,群众更具获得感和幸福感。 春风吹开花千树 早些年,萍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市民饱受内涝之苦。如何破解“城市看海”之困?直到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萍乡才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2015年4月,萍乡通过竞争性评审,被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3年多来,我市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拓展“海绵城市+”内涵,提出了“全域管控、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技术方案,统筹城市给排水、道路、园林绿地等项目建设,整治了城市内涝问题的同时,提高了水安全、修复了水生态、涵养了水资源、改善了水环境、复兴了水文化、重构了城市人水和谐关系。 3年多试点建设,32.98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完成6个项目片区166个项目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当初确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75%、30年一遇防涝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试点区水面率6.56%、雨水资源化利用12%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具体指标。海绵城市建设加速推动萍乡“旧貌”换“新颜”,“煤城”变“美城”,“宜居”又“宜业”。 借得东风花更好 乘海绵城市建设的东风,我市紧紧拥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发展海绵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新兴产业和工业平台的核心产业进行布局,推动传统企业创新发展,带动传统的陶瓷、管道产业等向海绵产业转型。萍安钢公司、萍矿集团、中材萍乡水泥、龙发实业等企业在透水材料、管道、水泥等建材领域已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能力,中鼎国际、安源路桥等企业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方面具备较大竞争力。 2016年,萍乡龙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瞄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商机,利用已有的工业陶瓷生产基础及经验,通过走出去考察市场及相关工艺、公司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着手推动“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的研发和生产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形成年产10万吨城市科技生态陶瓷透水砖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2018年,龙发公司透水砖生产线产值达1.2亿元;今年的订单已安排至8月。 目前,我市制定出台了支持海绵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安源区五陂镇率先启动了全国首个海绵特色小镇建设,推动了“海绵城市”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已有32家海绵企业入驻海绵小镇产业孵化园,初步形成了海绵产业产城融合规模。 2018年,全市已有100多家海绵产业相关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年产值80亿元,同比增长26.6%,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绵产业链,在海绵建筑材料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得到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获评第一;获央视“焦点访谈”点赞……海绵城市建设,让萍乡的城乡面貌变新变美,产业转型变快变好,民心民意变顺变齐,老工矿城市焕发出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