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洁的办公室、规范的谈话室、敞亮的信访接待室让人耳目一新,电脑、录音笔、照相机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各种制度健全完善,各类案卷管理规范有序……这是近两年来萍乡市乡镇(街道)纪委给人的“标准印象”。去年伊始,萍乡市纪委市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省监委的要求,立足“软硬兼施、形神兼备”,以场所、设备、经费等“硬指标”推动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覆盖,筑牢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前哨阵地。 如何让基层监督“长牙”“带电”?萍乡市的重要抓手就是软硬兼顾,积极推进乡镇纪委组织机构专业化、办公设施标准化。硬件方面,做到“七个有”,即有独立的办公室、有符合规定的谈话室、有机构牌匾、有两台以上办公电脑、有举报电话、有一套完善的业务工具用书、有办公所需的装备。软件方面,按照有行为规范、有工作职责、有办案程序、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账、有良好形象的“六有”目标,紧紧围绕主要业务、工作流程、考核要求、内部监督等方面,制定出台一系列符合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并将乡镇纪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置独立科目,做到专款专用,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夯实基础。此外,针对乡镇纪检干部业务能力不足问题,该市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行专题培训。其中,芦溪县还推行“以案代训”制度,抽调乡镇纪检干部参与执纪审查工作;安源区则建立跟班轮训制度,提升了乡镇纪检干部的业务能力。 以乡镇纪委信访举报“规范化工程”为龙头,萍乡市坚持“抓检查摸底数、定标准抓样板、建制度促推广”,使基层信访举报规范化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推得开”。一间信访接待室、一间标准化谈话室……围绕“录入是否规范、处置是否科学、台账是否完善、办结是否及时、程序是否规范”等情况,该市坚持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统筹推进,在设施、程序、管理三个方面共设立18个“硬杠杆”,统一台账管理、文书格式、办结方式、质量要求、宣传模式、立卷存档,使乡镇纪委信访举报规范化的要求明确化、措施具体化。 在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推动下,萍乡基层纪委进而“形神兼备”,在强化基层监督“末梢”上积极履职,在“有作为”上持续发力。湘东区下埠镇西源村村民陈祥通过“两委”审核被纳入危房改造对象,能享受1.15万元的财政补贴,可最后他只得到1万元,另外的1500元作为村里的工作经费被要求上交了。在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活动中,下埠镇纪委找到他了解危房改造资金落实情况,很快查实了西源村党支部书记等人截留扶贫资金的违纪行为,分别给予了党纪处分。数字显示,去年以来,该市各乡镇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共计600余人次,对发现的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扶扶贫救济优亲厚友、“三资”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及时进行了督促整改。2018年,萍乡市各乡镇纪委共立案297件,同比增长47.7%,均消除了“办案零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