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莲花县琴亭镇幸福村脱贫攻坚纪实

2019-4-1 13:26|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阳春时节,走进幸福村,看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宽阔的水泥道路两边樱花盛开,村前的田野是遍地金黄的油菜花,老人小孩在文化广场聊天、玩耍,村民庭院整洁干净——优美的乡村风光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变化: ...


阳春时节,走进幸福村,看到的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宽阔的水泥道路两边樱花盛开,村前的田野是遍地金黄的油菜花,老人小孩在文化广场聊天、玩耍,村民庭院整洁干净——优美的乡村风光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变化:路面硬化了,村庄绿化了,村民富裕了,村风好起来了,2017年整村顺利脱贫了!

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究竟被赋予何种力量,一举脱掉贫困村的帽子,走上和谐富裕的道路,它有着怎样的脱贫历程和经验?

扶志扶智拔穷根

幸福村是莲花县琴亭镇的重点贫困村,全村346户1568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21人。为更好地向广大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提供实用技术培训等,幸福村成立了全县第一所脱贫攻坚讲习所,着重打造扶志与扶智平台,引导广大贫困户跟上时代和政策的步伐。幸福村驻村工作队多次在讲习所召集贫困户以“板凳会”“群众会”等形式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和技术培训,邀请省农科院、县委党校、县农业局有关专家向群众讲解农村发展新思路,以及油菜、水稻、油茶种植技术,引导村民逐步向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转变。同时,通过县农业局讲课老师的牵线搭桥,引进了江西忆家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种植红心3号红薯,解决了荒山和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村民在文化广场锻炼

兜底保障惠民生

“两不愁、三保障”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也是确定贫困户能否脱贫的关键指标。村里有对80多岁的夫妻,两人长期患病,因为贫困,近50岁的儿子还是单身,一家3口住在一栋倒了半边,随时还可能继续倒塌的50平方米土砖危房。扶贫工作队到村里熟悉情况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利用扶贫政策来安置这一家。因为老人担心房子的产权会变更,以及自己百年之后的有关事宜等,一直不同意搬离老房。为了劝他们搬出危房,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2016年9月开始上门做工作,一直到2017年6月,用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老人的思想工作做通。2018年1月1日,在迎新年的时候,这一家3口搬入了党和政府为他们新建的安置房。这是一套3房1厅1厨1卫,总面积75平方米的房屋。当看到新房内的新床、新被、新家具、新电器时,83岁的清英阿姨眼泪汪汪地紧握着“第一书记”王艳玲的手说:“谢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我活了83年了,从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从没盖过这么好这么厚的被子。”

据了解,全村6个孤寡老人由政府集中安置,住上了新房,添置了新家具,不愁吃不愁穿,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还有3户贫困户由政府补助建房由山里搬迁至山下,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孤寡老人住上了政府提供的集中安置房

美丽家园谱新篇

几年来,幸福村一直着力改善村居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421.75万余元,全村完成道路修筑和硬化约3.2公里,沥青道路工程1.05公里,入户路3公里,水渠改造1000米,新建卫计室一所103平方米,文化活动“五个一”建设2400平方米,改厕101户,新农村建设点2个,安装路灯75盏,饮水工程惠及346户,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户户通民用电,村村通动力电。

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为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夯实了基础,同时也激发了贫困群众与村民勤劳致富的愿望,让他们感觉到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今的幸福村,大家忙着做工,干农活,看不到青壮年劳动力窝在家里打牌、打麻将,即使刮风下雨,干不了农活,大家也是忙着到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去看书、充电,做一些有益的活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