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康霞萍 黄庆宇 李珊 空山新雨后,昭萍艳阳秋。2021年8月18日,萍乡传媒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全省首家由地市党报、广播电视台融合而成的市级新闻传媒机构——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举行揭牌暨“今彩萍乡”APP上线启动仪式。 3年多的孕育铺垫,11个月的磨合运行,数百次的商议讨论,都在这一刻华丽绽放。 这是萍乡传媒的“融”耀时刻。 以最稳健的姿态完成组织架构重建、薪酬体系重构、内容平台整合、制度体系重设……在推进市级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上,萍乡一路奔跑向前。 决策:全面融合强阵地 信息爆炸的多元化媒体生态下,媒体格局发生巨变,传统主流媒体影响力受到强劲冲击。同时,原先具有的很多优势及资源不复存在,生存空间都被不断压缩,核心竞争力大为削弱。作为两家传统主流媒体单位——原萍乡日报社和原萍乡市广播电视台陷入了同样的困境,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破局突围,势在必行。 萍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敢为人先、创新创造的远见智慧,壮士断腕、自我革新的勇气魄力,精于操作、务实肯干的担当作为,结合萍乡实际,在全省先行先试开展市级媒体融合改革,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把推动市级媒体融合发展作为萍乡“十四五”的重大攻坚课题。2020年4月26日,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组建萍乡市新闻传媒中心、萍乡市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实施方案》,迈开了媒体融合改革坚实的一步。市委书记陈敏履新萍乡后多次听取市级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工作汇报,明确要求“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积极推进主流媒体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江河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市长办公会,切实解决融媒改革道路上的实际问题。 省委宣传部对萍乡融媒改革给予工作指导和热切关怀,寄望萍乡“打好头阵、当好表率”,探索出可复制可借鉴的媒体融合改革经验。 2018年下半年开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先后赴多地学习考察、实地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和协调会,统筹协调组建工作。 2020年9月3日,市委下发有关任命文件,9月4日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班子到位,标志着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开始正式运行。 市新闻传媒中心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市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市管重点国有企业,与市新闻传媒中心按照“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的原则运行,实现采编播发与产业经营两分开,从整体上构建采编与经营工作分工协作、相互促进、协同创新发展的良性机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媒体相融潮之所向。萍乡传媒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实践:全新架构展愿景 融合,需要直面挑战的勇气。 融合,更需要破解难题的智慧。 中心(集团)成立伊始,党委班子迅速统一思想、明确奋斗目标,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员意见、充分交流讨论等方式全面梳理融合面临的一道道难题,制定了《“奋战90天”内部整合工作方案》,围绕架构整合、平台整合、产业整合等主要任务,确定四类重点工作十项具体任务,列出15项整合重点工作清单和35项制度建设体系清单,实行时间倒逼、挂图作战。 这是自我革新的90天,这是激情飞扬的90天。曾经在萍乡的发展史上作出积极贡献的萍乡报人和萍乡广电人,心手相连,真情相拥,为了新的光荣并肩奋斗,真融、实融、快融,努力实现“1+1>2”的预期目标。 “中心融合的大船已经驶入‘深水区’,困难、挑战与希望相伴相生,让我们携手努力,抱团奋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中心(集团)中层干部竞岗大会上,员工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打破原有的人员身份、职级界限,所有员工全体起立,先后进行了两个批次7轮竞岗,按照“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原则,优化职能配置,按照先采编、经营,后行政的顺序,分步推进员工双向选聘工作。 3月10日,全员竞岗到位,3名优秀聘用人员打破身份桎梏,成为中心(集团)中层管理人员。另有4名“90后”聘用人员被中心(集团)列为近期重点培养对象。 与此同时,中心(集团)采编流程、运行架构重组、重构全面完成,形成采编、经营、管理保障3大板块,共14个部门、8个集团一级子公司和4个下属单位。 重建薪酬体系。统一和调整原有分配办法,规范薪酬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员工薪酬分配实施办法,明确基本原则、薪酬标准、发放形式等。按照薪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以岗位为核心、绩效为取向的岗位薪酬分配制度。 重设制度体系。坚持在媒体融合改革创新中完善制度体系,今年5月完成了新闻采编刊播管理制度、内容生产联动共享发布管理规定、新闻宣传创新创优绩效发放办法、考勤与请假暂行管理办法、员工业务管理细则、财务审批办法等18项试运行制度的制定和出台,涉及采编管理、人事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初步建立起一套规范、有效的试运行制度体系。 今年4月,中心完成内容生产平台整合和提升,初步形成全媒体矩阵架构。有效整合了原萍乡日报、广播电视采编队伍,真正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构建起新型采编流程,形成了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突出“移动优先”,积极布局全媒体矩阵,倾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全新融媒体移动客户端“今彩萍乡”。经过近半年技术测试、全市征名、版块打造等工作,目前已初步具备“新闻资讯、政务信息、便民服务、社群交互”全媒体形态以及“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诸多功能。 改革带来了思维观念的转变。集团产业项目得到迅速拓展、提质增效。利用平台资源、人才优势,集团积极向市场找出路,广泛开展短视频制作、艺术培训、会展演艺、电商直播等业务。 传统媒体向融媒挺进的“赶考”路上,脚步坚定而有力。 蝶变:全力突围开新局 融合改革破除了壁垒,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萍乡传媒人意气风发,士气昂扬,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一大批“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全媒体人才脱颖而出。 改革后的新媒体部平均年龄31岁,其中有50%是聘用人员。这支年轻的队伍稳步推出原创产品,以每周创作2个爆款产品、推出1.5场新媒体直播的速度开启了蹿红模式。他们利用虚拟场景、VR、H5等新媒体技术,开发竞赛互动、在线征询等小程序,为用户提供各种智慧服务,获得市场广泛好评。 融合改革让“内容为王”的党媒优势充分凸显,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产品相继涌现,媒体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去年10月,集中全中心媒体力量策划的《跨越的力量——看萍乡·话巨变》大型系列全媒体直播活动,线上同时收看高峰达到1000万人次;“开启十四五 幸福牛牛牛”大型全媒体报道在春节前后的短时间内推出50多期系列报道,报道力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制作的《萍莲高速,93亿造“天路”,助推赣西经济跨越发展!》短视频作品仅一天时间播放量就突破千万;《自豪吧,萍乡》等稿件点击量达到“10万+”。 融合改革以来,市新闻传媒中心在中央和省级媒体刊播稿件630篇(条),其中,中央级媒体100余篇(条)。《海绵城市: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照片《国泰民安 欢度国庆》在《人民日报》刊登;《耄耋老人 初心不改》在《光明日报》头条刊发。着力讲好了萍乡故事、传播好了萍乡声音。 融合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媒体造血功能,“市场”的理念深入人心,更付诸于扎实的实践。 面对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营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萍乡传媒人不等不靠,勇闯市场,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开拓会展、庆典、文化产业等项目,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走出了跨界经营的市场化之路。今年5月22日,中心承办了“寻味湘东 魅力腊市”第四届中国赣菜美食文化节暨湘东区腊市镇第三届龙虾美食节活动,纸媒、新媒、电视、广播全媒体平台同频共振,生产出高质量的各具特色的新闻产品。活动当天,新媒体和广播全程直播,仅“今彩萍乡”客户端直播观看就达106.72万人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今年以来,各平台成功举办了萍乡国际车展、交通零违法挑战赛、房博会等大型活动,经营创收实现逆势回升。 媒体融合,征途漫漫。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全新出发的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将在省委宣传部的科学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共进,为“融”耀追逐,在奋力推进萍乡“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的战略进程中,奏响传媒奋进的时代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