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梁永明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萍乡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为:坚持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四轮驱动”,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倍增、数字经济赋智、消费升级赋能、城市更新提质、乡村振兴提速、成果共享惠民“六大行动”,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强化党的建设保障,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这是引领萍乡未来发展的施政纲领和规划蓝图。 近期,“五美”“五区”“最美转型城市”成为了萍乡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日前,就总体思路出台背景、过程、内容等,记者专访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报告起草组成员、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韩晓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市委书记陈敏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确定萍乡未来发展思路中,市委主要领导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召开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提出事关萍乡未来发展的“四问”;到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召开分线座谈、外出学习考察、邀请专家把脉定向,力求准确把握方位目标;再到专门召开市委务虚会,组织四套班子领导广泛深入交流研讨,市委在整个决策过程中都体现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萍乡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个发展目标的确定不是‘拍脑袋’的结果,而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调研、充分论证、反复完善形成的思想成果。”韩晓刚说,“这是一次科学民主决策的典范行动,是一次汇集民智的生动实践。” 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才能跑得远。萍乡的发展必须凝聚各方智慧,萍乡的发展更要汇聚各方力量。 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全会报告从“纵向的发展历程”“横向的同类型城市”“当前国内、省内的发展形势”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萍乡的发展基础、发展方向,深入论证了萍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是发展不足,从而得出结论:无论是从萍乡发展历程、同类型城市发展经验、还是省内、周边地市发展态势来看,“转型升级”始终是萍乡最突出的特质和本底,是发展面临的最大市情、主要任务,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根本支撑,理应成为萍乡发展最核心的坐标。 “最美转型城市”是发展目标,“五区”是路径,“四轮驱动”和“六大行动”是支撑和抓手,党的建设是保障。韩晓刚说:“有发展目标、有抓手、有支撑、有路径、有保障,这样的顶层设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系统工程。” 早在2008年,城市转型就已经是萍乡鲜明的口号和定位。2008年,萍乡成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迈出了全面转型的第一步;2019年,萍乡又跻身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打造‘最美转型城市’,是一种继承与发展。”韩晓刚说,“市委没有刻意标新立异,没有把转型弃而不顾另起炉灶,而是坚持从萍乡实际出发,从老百姓的意愿出发,本着守正创新、承上启下的原则提思路、谋发展,体现了新一届市委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和担当。” 报告指出,我们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不能只追求某一个方面的转型和升级,而是要追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全方位的转型和升级。“最美转型城市”既是对自然环境、城乡风貌的一种外在追求,也是对发展质量、人文风情的内在向往,更是对萍乡未来若干年发展的美好愿景。建设一个产业特色鲜明、红绿交相辉映、城乡美美与共、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向善的萍乡,是“产业升级美、绿色生态美、城乡融合美、百姓生活美、社会风尚美”“五美”内涵所在。 要实现打造“最美转型城市”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找准定位、找对路径。这个定位和路径就是:奋力推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内陆开放赣湘合作核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五区”建设。韩晓刚表示,“五区”中有“三区”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后来市委结合中央、省委有关最新部署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增加了“全域旅游发展特色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区”,使萍乡的发展路径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成就未来。 科学的决策一旦形成,就需要坚决地执行;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奋力推进“五区”建设、打造“最美转型城市”,凝聚了全市方方面面的智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考量和推进,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行动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