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从萍乡市庆祝建党百年全面深化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我市经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建成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成立特色产业研究院,赣湘合作产业园蓬勃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6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陈出新,全面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探索连续三年国考第一,与株洲市签订了渌水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了各县区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流域“联防、联控、联治”目标,全市空气优良率、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创历史最好水平。 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振兴活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顺利完成扶贫系统机构改革,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法制萍乡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推进立法规范化建设,出台6部地方性法规,开展11个立法项目调研。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网络平台,全市乡镇(含村、社区)建立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258个,创新政协委员履职“十个一”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硕果累累,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创造力。成功夺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武功山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858个。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正式揭牌。 社会体制改革全面发力,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提升。禁毒社会化、医疗纠纷调处等方面工作位居全国前列,公众安全感、公安满意度连续9年名列全省前茅。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制度建党不断完善充实。建立“群众贴心人”活动长效机制,建设“民心民声互动平台”。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推行“1+N+1”的联村发展模式,49个强村结对帮带96个弱村,示范带动50个中等村。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扎实有力,风清正气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形成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村级资金无现金支付等50余项制度成果;同级监督和“一把手”监督成效走深走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