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城事网—萍乡最具影响力门户网站 门户 城事资讯 查看内容

赓续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2021-10-25 16:30| 发布者: admin| 评论: 0|来自: 萍乡日报

摘要: 萍乡烈士陵园、安源纪念馆、总平巷距村不足两公里,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大楼、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均坐落在村内;出版发行9亿余张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原始取景点就在村内的 ...

萍乡烈士陵园、安源纪念馆、总平巷距村不足两公里,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大楼、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均坐落在村内;出版发行9亿余张的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原始取景点就在村内的马形湾……这儿就是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红色名村的安源区安源镇安源村,曾经因煤而兴,如今因红色而盛。

漫步村内,记者发现有一条铁路穿村而过。村党委书记温泉介绍,这是江南最早的铁路——株萍铁路萍安段,有着1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使用。这条铁路作为当年汉冶萍公司的重要交通纽带,在萍乡经济发展史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史上都发挥过重要作用。1921年秋,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沿着这条铁路来到安源,在这里领导工人革命,开展波澜壮阔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领导创办经济实体发行最早的股票”等多个全国之最……一颗颗革命的火种从这里播撒,点燃沉睡的土地。

依托深厚的红色资源,安源村因地制宜掀起红色名村建设热潮,“有革命遗址可看,有红色故事可讲,有发展路径可溯,有振兴前景可期”的活力画卷正徐徐铺开。

“过去,安源村一直以煤炭为支柱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村庄。但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积极修复生态环境、提升村容村貌,逐步关停了村内的洗煤厂、印刷厂等污染企业,关闭了不符合规定的一部分煤矿,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对于部分企业关闭后腾空的土地进行复耕。此外,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动红色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发展,以蔬菜种植、现代养殖和红色研学旅游为主导产业,走红色生态发展之路。”温泉说,“为加强和巩固城乡环境整治成果,村里还成立了城乡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同时配备了10名清洁员、两辆垃圾清运车、一辆洒水车,建立健全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设备、有督查’的‘五有’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并在村域范围内大力宣传环境整治,形成村委治理、党员参与、村民监督的闭环治理氛围。”

红色、绿色、古色融为一体,在安源村马形湾公园内,入目的是摇曳的野花青草和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耳边是鸟儿清脆的啼叫。作为油画作品《毛主席去安源》的取景点,安源村着力将此打造为集红色旅游、农耕体验、红色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安源特色的旅游胜地。“我们在公园内种植了48亩玫瑰,还育有桑葚、蓝莓等果树,发展农产品拓展体验区,安排了5名脱贫户就业,并将周围村民的房屋进行房相改造,在山上修建了游步道,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河道治理和路面提升。如今,不仅是村民们喜欢来这散步,一到节假日也有许多游客来呢。”温泉告诉记者,“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安源精神。”

“以前说我们村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脚泥’,现在隔壁村的人还到我们这来散步哩。”村民李安源笑呵呵道。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虽然时代在前进,生活在变迁,但红色文化会一直沉淀于历史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温泉表示,接下来,安源村将遵循“红色与美丽互彰,史馆与乡村相融”的原则,对村庄起源、红色历史故事、风俗习惯、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搜集,深度挖掘各类红色资源,依托综合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安源村村史馆,届时它将完整记载村民的生活风情和生产情况、村里的革命溯源和红色轨迹。此外,村里还将借助毗邻中环东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建设总部经济大楼,积极招商引资,为村里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下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