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心琴 记者袁圆)“铃铃铃……”下午的放学铃声响起,校门口却不再有焦急等待的家长。教室里,老师正耐心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操场上,学生们奔跑雀跃,玩得不亦乐乎;图书室里,“小书虫”手捧童话书聚精会神阅读;音乐教室里,专业教师正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积极推行中小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全覆盖,为全市20余万名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0%以上,学校课后服务案例被省教育厅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自2019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各中小学校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周一至周五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并积极探索做好课后服务向双休日、寒暑假延伸工作,即假期校内托管服务。此外,在科学安排好下午放学后时间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早到学生开展晨练、晨读等活动提供服务,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时间达标。 对于课后服务,不仅家长拍手叫好,孩子们也纷纷点赞。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仅能集中完成作业、享受老师的辅导,还能参与体育、艺术、科普、劳动教育等活动,参加社团、兴趣小组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等。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放学后不仅能“留下来”,还“留得有价值”,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下班时间和孩子放学时间冲突,以前隔三岔五就得请假,想给孩子报托管班,又担心他不能认真学习,很是纠结。现在学校安排课后服务,不仅接孩子的时间宽裕了,学校还进行课业答疑、培养孩子的兴趣等,家长解放了,孩子还特别开心,真是太好了!”在登岸小学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家长吴峰说话时,脸上挂满了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市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宣传,组织各中小学校定期通过学生、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课后服务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效果。此外,各县区积极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课后服务方案,课后服务收费和教师取酬标准经县区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成本核算后报县区政府确定公示,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自愿原则执行收费标准,并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搭车收费,费用专项用于课后服务成本开支,保障教师服务酬劳。 |